作為化石能源大省的陜西將如何發力,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依托4方面優勢布局氫能產業,以3市為重點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
《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 》《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河南省氫能產業關鍵技術和設備制造領域取得突破,產業鏈相關企業達到100家以上,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推廣示范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突破5000輛,氫氣終端售價降至30元/公斤以下,建成3-5個綠氫示范項目。
《珠海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2-2035 年)》探索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隔墻售電制氫、能源用制氫項目不進化工園區并可對外銷售、母站 / 一體化站配套油站指標、綠色路權等政策措施以及新型儲運安全管理規范、氫能與碳交易融合發展等標準法規,破解制約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性瓶頸及制度性障礙。
《深圳市氫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在創新能力建設、產業發展規模及產品應用示范推廣等方面實現明顯突破,形成產業鏈基本自主可控、空間布局合理有序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初步實現氫能商業化推廣應用,氫能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
《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工程行動方案》明確,將充分發揮山東氫能資源特色優勢,到2025年,實現氫能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的突破,并推廣燃料電池汽車達1萬輛、建成加氫站100座。到2030年則更進一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和品牌,全面建成氫能產業發展高地,將氫能產業規模拓展至5000億元。
上游氫氣制取的方式包括化石能源制氫、工業副產提純 制氫、電解水制氫等,氫氣運輸的方式包括道路車輛、鐵路、船舶、管道運輸等,加 氫站是氫能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性基礎設施,氫能的終端應用領域包括交通、工業、 電力、建筑等。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脫碳逐步成為我國氫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據預測,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1.3億噸左右,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氫產量可達1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