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國政府各部門啟動“十五五”發展規劃調研和準備的重要之年。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十五五”專家組經過長期跟蹤、調研走訪、研究總結,得出如下思考:
一、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與重要性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它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實現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笆逦濉逼陂g,河北地區應將新質生產力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布局一批新質生產力重點項目,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河北地區新質生產力建設面臨的挑戰
1. 科技創新基礎薄弱:盡管河北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研發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問題。
2. 產業結構有待優化:傳統產業仍占較大比重,新興產業規模較小,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
3. 區域協同發展不足: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河北在承接北京產業和技術轉移方面還存在一些體制機制障礙。
三、河北地區“十五五”期間新質生產力建設的路徑
(一)強化科技創新驅動
1、加大研發投入:政府應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財政支持,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
2、建設創新平臺:優化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
3、培養和引進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來河北創新創業,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培養本土創新人才。
(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1、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推動產業數字化。
2、培育新興產業集群: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3、發展綠色經濟:抓好鋼鐵、焦化、水泥等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三)深化區域協同合作
1、加強京津冀產業協同:發揮河北的資源優勢,承接北京的產業和技術轉移,形成更高水平的產業協同。
2、建立合作機制:通過資源流動、技術成果轉化、建立研發合作平臺等方式,加強京津冀地區在技術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市場推廣等方面的緊密協作。
(四)優化營商環境
1、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制定和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2、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政務服務效率。
河北地區重點布局新質生產力項目的重大意義?!笆逦濉逼陂g,河北地區應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深化區域協同合作,優化營商環境,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這些措施,河北有望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實現傳統產業的華麗轉身,培育出一批新興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為全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借鑒。(作者:于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