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文旅發展不僅是產業升級,更是城市生命力與文化自信的重構。未來,成功的文旅項目需兼具“流量思維”與“長期主義”——既要抓住社交媒體紅利快速引爆,也要通過精細化運營留住人心。無論是科技賦能、情緒共鳴,還是綠色轉型,核心始終是“以人為本”,讓游客在旅行中遇見風景,更遇見生活的另一種可能。下面跟隨中機院一起來探究一下“十五五”文旅產業六大關鍵趨勢,具體如下:
趨勢一:文旅賦能城市更新,激活存量資產新價值
城市更新從“大拆大建”轉向“精細化運營”,文旅成為盤活存量空間的核心杠桿。政策明確鼓勵老舊廠房、傳統街區、公園廣場等閑置資源的改造,通過“文旅+”模式打造商業綜合體、創意休閑區等新場景。未來,城市更新將更注重“人文記憶再生”與“社交場景重塑”,讓歷史建筑、工業遺存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
趨勢二:情緒價值驅動消費,城市人格化營銷出圈
旅游消費的核心從“資源價值”轉向“情緒價值”。淄博燒烤、哈爾濱“討好型市格”等現象表明,游客更愿為情感共鳴買單。城市需通過人格化營銷(如打造“網紅城市IP”)、社交化傳播(如短視頻話題聯動)激活情緒經濟。未來,文旅項目需圍繞“痛點、癢點、爽點、燃點”設計內容,通過故事化場景與沉浸式體驗建立情感連接。

趨勢三:科技賦能沉浸體驗,數智化重塑旅游生態
人工智能、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技術深度融入文旅場景,催生“科技+文旅”新質生產力。未來趨勢包括:
-智慧化服務:AI導游、虛擬現實導覽提升便捷性;
- 場景化體驗:元宇宙景區、互動劇場打破空間限制;
- 數據化運營:通過游客行為分析優化產品設計。
趨勢四:綠色低碳與鄉土化,回歸可持續與在地性
“雙碳”目標下,綠色旅游成為主流。游客偏好原生態、低碳項目,如鄉村民宿、生態徒步。同時,“鄉土化”趨勢凸顯,地方特色文化(如云南普洱茶、遼寧紅山文化)成為差異化競爭的核心。未來,文旅項目需平衡開發與保護,推動“生態化設計”與“文化真實性”融合。
趨勢五:區域協同與品牌化,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區域聯動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遼寧提出“沈陽都市圈+遼東生態區”協同發展,云南依托大理、普洱等熱門目的地構建全域網絡。品牌化則要求挖掘文化標識。未來,文旅項目需通過跨區域資源整合與超級IP孵化,形成“一城一特色”的差異化布局。
趨勢六:從規模擴張到效益導向,投資邏輯深度變革
“十五五”時期,文旅投資更注重長期效益而非短期規模。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閑置資源運營,同時強調業態創新與盈利模式優化。此外,微短劇等新業態也將成為文旅營銷與變現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