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油加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經濟總量不斷擴大,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產品質量不斷改善, 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改善城鄉居民營養、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擴大勞動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從總體來看, 中國糧油加工業仍處于總量增長階段, 并沒有實現質的飛躍, 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迫切需要盡快地轉變發展方式, 調整產業結構, 推動糧油加工業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糧油加工產業園建設的市場需求與發展趨勢
糧油加工產業園市場需求
據國家糧食局統計, 國內大米生產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西、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9省, 約占總量的4/5;面粉生產集中在黃淮海地區5省 (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河北) , 加工總量占全國面粉產量的3/4。根據《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 (2009-2020年) 》 (以下簡稱“千億斤規劃”) , 到2015年, 稻谷產量達到19 000萬噸, 小麥產量達到11 000萬噸, 產量向東北、黃淮海和長江流域核心產區集中, 為園區建設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
糧油加工產業園五大發展趨勢
一是園區的布局趨于合理。未來5年, 稻谷、小麥、玉米、粗糧(食品)加工產業園區將主要布局于產區;進口油料加工集中在沿海及沿長江區域。
二是米面油飼料等多個產業園區協同布局更顯優勢。米、面、油產業特征類似, 產成品物流、供銷渠道具有一定共性, 可以做到貿易物流加工儲備以及米糠、麩皮、餅粕等副產品綜合利用一體化。
三是先進產能將逐步擴大。適于園區大規模生產的大型糧油加工裝備將得到開發和應用, 淘汰落后產能將成為必然趨勢。
四是公共服務平臺基礎設施資源共享。園區內眾多企業共享碼頭、倉庫、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將有較大提升, 企業生產、運輸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
五是園區管理趨于專業化。在單一企業的產業園區, 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等管理將更加專業化, 手段更加現代化。
中機院專注于園區規劃10余年,500+落地案例、600余人專家團隊及豐厚政府企業資源。針對糧油加工產業園方面,我院認為應大力發展專業化糧油加工產業園區, 積極推進綜合性糧油加工產業園區, 引導集群式糧油加工產業聚集區的發展, 增強園區自主創新能力, 打造新型產業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