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4》發布會暨以新質生產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城鄉發展一體化智庫聯合主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王昌林在會上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短板,也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和最大潛力所在。新質生產力能夠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必須發揮新質生產力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方面的引領作用,將推動新質生產力向農業農村領域滲透與擴散作為當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著力點。
王昌林表示,鄉村全面振興本身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內源動力,其穩步推進可以為新質生產力提供高素質勞動力,為新質生產力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供市場空間。必須處理好鄉村全面振興與新質生產力的互動關系,以深化農村改革構建新型生產關系,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土壤,全面激發新質生產力的內源動力和內生活力。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趙劍英介紹,《中國農村發展報告》已成為國內外了解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窗口。本年度報告分析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意義,全面挖掘與梳理了新質生產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面臨的障礙并給出具體優化方案,精準識別出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領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16個重要問題并提出發展建議。報告回應時代關切,問題意識突出,研究非常深入,內容富有原創性,政策建議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紀委書記、副所長黃超峰分別主持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生態經濟研究室主任于法穩代表課題組發布了報告主要內容。《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4》是該系列第9部年度報告,除主報告外,還包括綜合篇、經濟篇、社會篇、生態環境篇等16個專題報告。
報告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立足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引擎,以新質生產力健康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圍繞破解以新質生產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認識存在誤區、產業載體薄弱、要素支撐不足、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矛盾突出、創新驅動基礎不牢的障礙與挑戰。
為此,報告建議采取以下八大措施。一是優化農業農村創新布局,推進適用性創新和定制化改造。二是健全農業農村創新體系,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三是構建新型鄉村生產關系,增強鄉村全面振興內生動力。四是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降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成本。五是夯實農業農村人才根基,構建鄉村全面振興人才隊伍。六是建設鄉村現代產業體系,加強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支撐。七是完善農業農村創新環境,健全鄉村全面振興制度體系。八是促進城鄉要素良性循環,保障鄉村全面振興要素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