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開始,國家各個層面共同發力,推動鄉村建設,國家相關政策也是層出不窮,不遺余力地支持鄉村發展。
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得到了迅猛發展。從政策看趨勢,布局2019,看看政策導向。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意見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2018年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國家旅游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的通知》(發改農經﹝2017﹞2301號)。
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在各地自愿申報、省級評審推薦的基礎上,經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各成員單位研究,同意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148個單位創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2018年3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將旅游發展所需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統籌安排。
2018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的通知》,將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落實到具體政策上。
2018年4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在旅游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文旅旅發﹝2018﹞3號。
意見指出,優先支持符合意見要求的全國優選旅游項目、旅游扶貧貸款項目等存量項目轉化為旅游PPP項目。
2018年4月28日,財政部、農業部發布《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文件共包含11類補貼。其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貼主要用于支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產品流通和直供直銷、農村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農業農村信息化等方面。
2018年5月9日,農村農業部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提出關于加強農業產業化領域金融合作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通過雙方合作,力爭2018年實現郵儲銀行涉農貸款凈增1000億元以上。三年內實現100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100個農村項目的開發,授信金額達到1000億元;金融服務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新跨越,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規劃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2018年9月27日,財政部印發《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財辦〔2018〕34號。
意見提出,公共財政將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落實涉農稅費減免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在法定債務限額內發行一般債券用于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項目。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
2018年9月3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實施方案》,方案還提出將打造1000個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鎮);而科技部結合“關于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意見”,正著手編制《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專項規劃(2018-2022年)》,以細化實化政策措施,分類有序推進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實施。
2018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印發《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
方案提出,要補齊鄉村建設短板,加大對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力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通過PPP、公建民營等方式參與有一定收益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等規劃,擴展鄉村旅游經營主體融資渠道等。
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從農村實際和旅游市場需求出發,強化規劃引領,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游環境,豐富鄉村旅游產品,促進鄉村旅游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的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
2018年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原則、重點任務、政策保障等。
《指導意見》介紹了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實現形式:根據公司股東、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等各方的意愿和要求,合理確定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形式,培育一批土地經營權出資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直接對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出資,還可以先出資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再由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土地經營權出資設立公司。
鄉村振興政策不斷出臺,為美麗鄉村、美麗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歷史機遇。
鄉村振興項目上的財政支持
2018年,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將獲得每年6000-8000萬的資金支持,連續三年;省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將得到3000-6000萬的資金支持。
2018年休閑農業補貼新政策,其中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項目可申請項目總投資的30%的資金補貼,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可申請項目總投資10%左右補助數額。
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可申請項目總投資10%左右的補助數額,現代農業園區試點申報立項目,省級可申請1000-2000萬元、國家級可申請1-2億元。2018年農業農村部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聯合,通過合作,2018年增加1000億元的郵儲銀行涉農貸款,三年內實現100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100個農村項目開發,授信貸款金額達到1000億元。
可以說,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釋放以及旅游市場的持續增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必將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產業經濟與體驗經濟的復合體,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的在歡騰地前行中,有的在痛苦地掙扎著,有的慘烈地倒了下去。如何才能讓鄉村從開發到運營通過精準的定位規劃和模式設計實現良性發展?只有真正做到了以農為本、以鄉為魂,才有可能迎來新一輪投資與消費的熱潮。
三年,我們在摸索中積累,在實踐中沉淀,緊扣商業本質,從開發到運營,不斷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從業者提供項目落地經驗和案例,助力新農人篤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