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振興,規劃是前提,資源是基礎。地區自然資源局按照地委、行署的部署要求,把鄉村振興作為頭等大事、一號工程,著力發揮規劃管控引領作用,加強自然資源管理制度創新,增加資源有效供給,為加快鄉村振興提供規劃、用地要素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村莊規劃編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堅持鄉村振興先規劃后建設。一是加強縣域統籌,整體優化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布局。指導縣(市)結合縣(市)、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優化細化縣鄉村體系布局,明確重點發展村,統籌優化縣域產業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等空間布局,形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縣域整體規劃。截止目前,七縣兩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分別獲自治區和行署批復。全地區62個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成果完成第二輪技術審查。二是從實際出發,分類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結合實際對縣(市)村莊規劃分類指導,推進有需求、有條件的村莊編制村莊規劃,不下達完成指標和完成時限,不追求村莊規劃編制“全覆蓋”、工作進度“齊步走”、成果深度“一刀切”。對沒有需求、不具備條件,但有少量建設訴求的村莊,通過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通則式”管理方式解決用地審批和規劃許可問題。今年,按照“縣(市)統一部署、鄉(鎮)負責編制、自然資源部門技術指導、村組積極配合、村民共同參與”的要求,重點推進211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三是做好鄉村建設用地要素保障。對縣(市)上報的農產品初加工、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及旅游產業發展等建設項目,與正在編制的村莊規劃充分銜接,做到應報盡批。截止目前,共審批鄉鎮批次27個,審批面積122.4159公頃,涉及項目用地81宗,未發生因用地審批影響鄉村建設問題。
二、堅持實用導向,提升村莊規劃編制質量。
科學合理的村莊規劃能夠明確鄉村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融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從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一是統籌上下位規劃銜接。按照縣(市)、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村莊建設管控要求,在村莊規劃編制中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要素,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較優勢,防止鄉村建設“千村一面”。二是加強分類編制指導。對城郊融合類村莊納入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統籌編制,重點考慮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城市水平。對特色保護類村莊規劃統籌保護利用與發展關系,保持村莊特色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突出特色空間的品質設計。對集聚提升類村莊以節約集約為導向,保障民生配套、鄉村產業發展的用地需求,提高設施服務能力,完善村莊功能布局。
三、加強政策宣傳,健全村莊規劃編制和實施保障機制
村莊規劃編制積極發揮村兩委主體作用,倡導村民積極參與,通過多部門協同參與,提升規劃管理水平。一是采取多種形式提升對規劃的認識。村莊規劃編制單位利用現場踏勘、入戶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講解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的意義和主要內容,讓村民了解規劃的實用性。與村民共同研究規劃方案,充分征求村民意見,保障村民的參與權、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二是健全村莊規劃編制和管理制度建設。借助援疆力量,與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合作,共同編制《阿克蘇地區村莊規劃編制技術導則》、《阿克蘇地區村莊規劃管理辦法》和《阿克蘇地區關于做好鄉村地區“通則式”規劃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為村莊規劃編制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制度保障。三是加大規劃培訓力度。邀請疆內、疆外村莊規劃編制資深專家,年內開展兩次地、縣、鄉三級村莊規劃專題培訓,提升村莊規劃實施及管理人員業務水平。
四、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下一步,地區自然資源局認真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壓緊壓實縣(市)、鄉(鎮)主體責任,定期聽取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情況,及時掌握規劃編制中存在的問題并協調解決,加大規劃編制指導力度。
(一)加快規劃審查審批進度。積極推進鄉鎮規劃審批工作。鄉鎮規劃是編制村莊規劃,開展鄉鎮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地區自然資源局將組織專家加快規劃審查,完成規劃審批。對已編制完成的村莊規劃,協助縣市開展規劃審查,對符合要求的,指導縣(市)按程序完成規劃審批工作。
(二)提升村莊規劃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應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村莊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指導服務能力。對審批后的村莊規劃成果及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推動建立村莊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的全周期管理。
(三)規范鄉村區域用途管制。鄉鎮、村莊規劃一經審批,將嚴格落實,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按照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依法依規核發鄉村規劃許可,實施鄉村建設,嚴格依據規劃條件開展規劃核實,確保鄉村振興規劃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