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運用極化理論來指導杭州灣區域鄉村空間設計,以鄉村的特色田園化實踐為研究對象,從設計層面針對生產、生活與生態空間中的人文意象、出行網絡、特色建筑與公共交流等空間的設計提出解決措施,從而幫助鄉村增長自身優勢、激活發展內生動力并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極化理論通過增加空間的差異化來形成主次秩序,建立了一個保持獨立性并納入鄉土語境的杭州灣特色田園鄉村系統。極化是一種對于空間的界定行為,通過對于空間中動線、功能界面、結構的設計可以將人們視而不見的鄉村特點向具有特色田園鄉村方向轉化、重建與強調。

一、溯源鄉土人文意向
空間設計不同于純粹地建筑設計,在杭州灣特色田園鄉村的營造中體現出了一種整體性的人文意象。而人文意象的塑造弱化了鄉村的自然狀態從而區別于鄰近村莊,這就體現出了極化理論的差異性與梯度感。在由建筑師孟凡浩團隊設計的富陽東梓關村中,設計團隊深入發掘地域歷史文化,將浙派老建筑元素充分融入當地自然景觀中,形成了明清古建筑與杭派新民居錯落相隔、山水背景映襯原始村莊肌理的新局面。 所以這個案例中包含著多個差異性,即新老建筑的差異、新舊設施的功能差異(活動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新舊環境景觀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使得原住民可以返鄉創業,使得這一小范圍區域內的經濟得到了永續生長。因此在鄉村空間中塑造鄉土人文意向符合人們對于鄉村的期待,同時也讓人們了解了歷史、增進交流,構建杭州灣區山水相連、同宗同源、文化相通的價值認同感。
而在溯源鄉土人文意象的同時,也就完成了對于空間邊界等級的梳理工作。自然狀態向下的鄉村是一種無序性的發展,這導致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間邊界不清晰、領域感降低。特色田園空間既有特色又有田園,這需要根據不同的功能區域對原有鄉村空間進行劃分并明確屬性。極化理論主要依靠集聚來產生極化的效果,因此需要對分散化的空間進行整合,利用宅院、河流、植物等要素作為空間邊界的標志物。這樣不僅有利于塑造整體的鄉土意象,還增強了村民對于空間的歸屬感。
二、完善街巷道路網絡
對于交通網絡的設計既是城市規劃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也是杭州灣特色田園鄉村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杭州灣特色田園鄉村需要考慮到兩套交通網絡、處理三種空間關系,但要避免過度網格化的現象。杭州灣的空間交通要素包含陸路和水路兩種形態,特別要注意在二者之間轉化處的空間設計。這種空間處理需要突出通達度與便捷性,還要兼顧到環境的美化與潔凈。此外,兩種形態的交通要素要融合為一套交通工具與休閑步行復合型網絡系統,以主輔路的空間設計形式來兼顧運輸與觀光功能。按照村落路網分級的思路進行設計,綜合運用寬度、材質、景觀等要素區分主干道、人行道、支路、巷道、步行道等分級路網。
杭州灣特色田園鄉村中道路網絡的空間設計需要協調三種關系: 村民日常生活的道路空間、游客觀光指引的道路空間與城鄉交流溝通的道路空間。而面對路網的空間設計時往往需要遵循極化理論平衡一種關系,即需要按照梯度進行設計,即按照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較好的區域由高到低分級設計。也就是說在充分把握尺度的情況下,要充分考慮城市中交通路網、標識導向的空間設計方式,并且將其運用到特色田園鄉村的空間設計中。
三、營建特色建筑空間
在田園鄉村中營建特色建筑空間并不是一味地建造仿古建筑,而是要本著人性化、在地性、舒適性、現代性等原則去營建鄉村建筑。所以杭州灣地區的特色田園鄉村往往都會在尊重原有鄉村建筑形態的基礎上,通過對建筑功能進行重新定位、優化,從而突出自然 - 建筑的一體化。鄉村空間的主體是由建筑所構成的,而獨具特色的建筑能夠通過互聯網產生極化的動力吸引外部關注。我們可以將極化視為一種對于空間的界定,而通過對于空間中動線、界面、結構的設計可以將人們視而不見的鄉村特點進行轉化、重建與強調。
久舍營造工作室負責杭州臨安太湖源魚樂山房的改造項目,其將一座沒有特色的建筑進行空間的設計與規劃,使得這一農家樂品牌贏得了新生并增強了盈利能力。設計團隊將建筑所依托的山水通過空間的介讓、開合、遮蔽,從環境背景轉化為一種人居景觀,營造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氛圍。山水作為杭州灣鄉村中的一種歷史性的空間,與現代人的生活產生了充滿共鳴的疊加; 而極化理論通過增加差異化來建立一個保持獨立性并納入鄉土語境的杭州灣特色田園鄉村系統。在這一特色建筑空間中,觀景被作為一種認知鄉村的方式提出,在空間中通過功能置換的方式建立了建筑尺度,通過材質重組的方式建立了身體尺度,利用二者的融合建立了外來者對于杭州灣田園生活的想象。
四、 優化多極空間關系
在杭州灣特色田園鄉村空間設計中需要協調多極空間的關系,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是節點空間與公共空間。節點空間是處于建筑空間與街道空間的一種空間,連接了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節點空間可以視為一種 “極點”,將場域內部的極化動力傳遞到特色田園的整體空間中; 而這種動力是基于人們的流動產生的,所以這種空間往往需要被符號化而具有一定的標志性。節點空間在整個區域中作為一個入口而吸引人們的關注,因此在村口、廣場、景觀的處理上要體現出鄉土的田園風光與特色景點。
公共空間是極化空間中另一個重要的空間,人們的交流即發生在該區域。公共空間的活動影響著特色田園鄉村的觀光體驗與品牌效應,有研究者就指出鄉村社會公共性衰減所導致低俗與不法活動在公共空間中的無序發生。所以公共空間的設計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需要激活公共空間,在塑造鄉土意象與營建特色建筑之外,通過讀書會、座談的形式拉近村民與村民之間、村民與游客之間的距離,讓村民知榮辱、明是非,通過新的公共空間來協調多種利益關系與鄉土秩序。(作者:王紅)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