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鄉村田園綜合體對于增加鄉村經濟收入、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創建宜居鄉村環境、建設特色鄉村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文章立足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分析田園綜合體發展現狀,闡釋了田園綜合體與鄉村振興的內部作用機制,分析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并探討田園綜合體的發展路徑、規劃設計和機制構建,以期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發展導向并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2017年在中央一號文件中“田園綜合體“的概念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首次被提出“,同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到2018年“鄉村振興“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田園綜合體為措施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決策。目前已有一部分省市開始圍繞堅持人與自然、人與鄉村和諧發展的理念構建田園綜合體發展機制,如何科學把握和準確分析不同鄉村的差異,將原有的農業產業擴展與第二、三產業融合,構建“三農““三產“結合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已成為關鍵性問題。
1、田園綜合體的含義與特征
1.1 含義
田園綜合體是一種依托鄉村廣闊的田園面積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集結政府、資本方、村委會、村民等各方面的力量,將社會生產、生活行為和商業運作等結合在一起。表現在規劃設計項目中,指多功能、多業態的綜合性規劃設計,展現集約效應下“多產業、多功能“的優勢,是現代農業、文旅產業、田野社區等多功能、多產業綜合運營體系,是一種新型的鄉村社會系統。以鄉村原有的農業形式、農業文化和生產生活為基礎進行拓展,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延伸,注重人與鄉村,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持續發展,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屬性,通過建設休閑農業,完善基礎設施,健全文旅體系等鄉村綜合型開發,打造新型鄉村“三產“合一的綜合體,達到產業興旺、農民富裕、環境優良、村莊美麗的目標。
1.2 特征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經濟落后的農村,通過目前許多省市區的鄉村實踐證明田園綜合體對鄉村的向上發展有巨大潛力。因此,深人研究分析田園綜合體的特征對發展鄉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實現點、線、面全體聯動,對鄉村建設產生向上的拉動作用。
1.2.1“以農為本”為發展核心
“以農為本“不僅指向農業,還包括土地規劃、文化建設、基礎設施、產業設計、資源開發等一系列問題。首先,最重要的是將農業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使其發展為一種具有傳統農業韻昧,卻又不同于傳統農業所具有的單一形式和目的。重點對土地進行改革,將鄉村現有的土地全部登記在冊,然后進行合并分析,制定一套科學系統的農業耕作產業鏈,將傳統農業轉型為現代化農業產業。“以農為本“不僅立足于農村領地,而且要求以農民為主要對象,讓農民參與建設鄉村經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在幫助鄉村發展過程中,要時刻強調以第三方人員為輔,以農民為中心完善鄉村經濟建設,因為農民通常缺乏現代化教育,知識水平普遍低下,經濟意識薄弱等,極有可能在鄉村振興項目中逐漸被邊緣化,需要避免發生這種情況。
1.2.2”三產融合“為發展目標
田園綜合體旨在構建一個多購能、多業態的鄉村社會運作系統,打破農村原有形式單一、農作物為主要支柱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構建一個與原有農業園區有所不同、有所創新的新型田園社區。在需要大力發展,需要改善經濟體制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省市區鄉村,將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第一產業進行擴展,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農業耕作與牧業相結合,搭建種植業與養育系統的循環系統,實現資源回收再生產和再利用,做到經濟與環境共得。第二產業在第一產業所生產出的原始物資上進行加工整合,經過人工設計和精細化加工,形成更加精致,并富有鄉土特色的產品。第三產業的主要內容是強調當地人文特點,打造貼合當地村落生產生活的鄉土文化,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美麗鄉村。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網絡宣傳的快速性和開放性特點,構建“文化十旅游“的新型鄉村旅游區。一、二、三產業全面聯動,提供服務優質、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富有鄉土韻昧的現代性鄉村娛樂場所,形成一種新型的鄉村振興背景下田園綜合特有的發展模式。
1.2.3文化傳承的途徑
中華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歷經五千年的沉浮變遷,中華文化從未間斷,源遠流長。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到現代文明綻放光彩,中華文化承受了時間與空間的考驗,但其光輝從未消逝。中華文化由鄉村崛起,源于農村文化,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田園綜合體建設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提供了絕佳的平臺,它不僅是發展鄉村經濟的戰略措施,還可以兼并鄉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2、田園綜合體的作用機制
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戰略以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為總導向,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政府和資本方的介人,搭建開放的平臺,以各個鄉村為載體,帶動農村農民積極參與到“三農“整合項目中。田園綜合體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積極推進,以新業態、新思維整合鄉村資源,激活鄉村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三產融合,盤活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田園綜合體的構建堅持“為農““融合““生態““創新“和“持續“的發展理念,基于原有的生活物資和自然資源,創建新型的鄉村運營模式。以鄉村村落為載體,針對不同的環境和模式進行科學理性的規劃設計,通過開發現代化農村農業和村莊風光,創建特色產業模式、文旅觀光模式、農業觀光模式和經濟體驗模式的結合體。這一舉掀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推動了鄉村振興的進程和發展,為鄉村振興的實施提供了有效平臺。同時。構建綜合模式運作的田園綜合體,可以更加直觀地反映鄉村的資源空間、鄉土文化、設施完善、經濟潛力等方面浮現的問題及各項指標參數,對下一步的實施舉措具有反向驅動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田園綜合體通過分析模式構建產生的問題反饋,不斷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整,不斷優化和整合,進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目標。
3、構建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機制
3.1構建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發展動力機制
田園綜合體的構建針對的主要對象是農村農民,旨在帶動農民自主思考經濟發展的意識和積極性。然而盡管田園綜合體的總體要求是農民參與,可是由于農村經濟落后貧困,村民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在推進田園綜合體進程中,完全依靠農民自主創新和發展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和提高農民收入,需要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幫助他們共同建設田園綜合體。首先,政府機構應該拿出支持農村經濟改革制度的態度,大力宣傳、推廣農業和鄉土文化。其次,企業資本方介入也是重要環節,在農村建設項目中,資金是關鍵性因素,前期的資本投入直接決定鄉村改革田園綜合體構建的步伐能走多遠。政府設置田園綜合體構建的綜合性項目,承包給企業和資本方,企業和資本方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通過專業的經濟手段進行規劃設計,擬定一份適合當地村莊發展的策劃案,這不僅能夠獲取農村建設資金,而丁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導向和提高效率的積極作用。再次,由于農民群體普遍知識水平低下,在構建田園綜合體項目中,需要招納一部分高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幫助農村改革,帶動農民積極參與田園社區的生產活動。除此之外,為了后續的鄉村振興戰略和田園綜合體模式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培養一批具有高文化素養、專業技術技能和管理能力的農民,以確保本土農戶與現代化農業有機結合。同時,農民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和田園綜合體的核心工作環節中,可以防一資金鏈完全被資本方控制,導致資源分配不平等問題出現,確保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3.2政府引導
政府對農村發展的各種舉措代表國家對振興鄉村的堅定態度。政府在日常生活中,不僅是農村發展和建設的監管者,還是農村發展的引路人。政府應重視國土資源管理、區域建設、財稅繳納等方面的聯系與合作,利用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調,全面發展田園綜合體。“此外,政府應該集結政府內部各部門的資金儲備和社會資金,為田園綜合體的構建工作打好經濟基礎,調節部門、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之間的聯系和關系,確保資金鏈完整,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效力,防止因為資金投人不足問題導致鄉村振興工作實施受際。政府在監管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守生態發展紅線,努力做到生態環境和經濟運營共嬴。
3.3企業合作
田園綜合體的目標是構建一個綜合模式協同發展的經濟運營體,因此在建設過程中企業合作不可或缺。企業最了解市場導向、市場引流以及市場機制組織,與企業達成合作對構建經濟模式運作的鄉村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可以利用企業專業的商業體系和手段對鄉村的各個指標進行專業的評估,制定一套專屬農村農民的經濟策劃案。同時,企業特有的資金鏈可以為鄉村建設提供資本,結合商業體系評估和實施能夠提升鄉村振興的發展效率,降低田園綜合體構建的風險。
4、結語
田園綜合體的構建有助于鄉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田園綜合體是堅持“以農為本“、鼓勵村民積極參與的綜合經濟體系。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是實現文旅結合、環境優美、服務優質的現代化美麗村莊總目標的大力支撐。(作者:耿曉 張茜)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