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財政部印發《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 號)文件后,舟山市普陀區因地制宜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田園綜合體為主平臺,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美麗海島田園綜合體快速發展。
2019 年 9 月 23 日在普陀田園綜合體舉辦的中國普陀農民豐收節在浙江在線、鳳凰網直播的點擊量破百萬。經過近兩年的建設,項目所在地展茅街道實現旅游總收入約 3000 萬元,同比增長 114%,村集體收入同比增長 53.5%。使普陀田園綜合體成為了舟山城鄉結合的產業園、旅游休閑的觀光園、市民向往的大花園。
一、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三產融合文化結合品牌強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普陀田園綜合體堅持創新理念,跳出就產品賣產品、就田園賣田園的傳統模式,讓農業結合旅游,通過對田野、山林、溪流等地域特色鮮明的“原風景”、自然場景、生活空間進行藝術創作、文化植入、故事重構,深度挖潛田園鄉村魅力。建設 80 畝彩色稻田創意畫、100 畝六色蓮花園、30 畝玫瑰花園和 22 畝五彩鮮花園的大地藝術與田園景觀,讓水稻牽手創意,春賞油菜夏問蓮,秋收稻香冬品梅,使田園綜合體成為具有較強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觀賞性的創意農業景觀。
要適應人們對農業功能需求的變化,催生創意農業、教育農園、消費體驗、民宿服務、農業科普、康養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鄉村服務等一二三產業融合在一起,并從零星分布向集群轉變。以創新的思維融創意元素,用多元手法打造滿足人們追隨鄉野生態風情、深度體驗休閑需求。
將種地制作成游戲和社交場景,進而徹底改變農業。將農田變為實景演出的道具和背景,進而在新興消費市場占據話語權,贏得新的利潤增長點、新的口碑和新的業態。農業企業和經營主體要有著藝術基因和媒體基因,避開農產品的品質賣點,轉而營造自然時尚的田園氛圍,以田園藝術、生活美學和鄉土文化為核心切入進來,讓消費者的愉悅感、體驗感和儀式感得到極大的提升和滿足。
田園綜合體的一二三產融合,要進行完整的體系化的考慮,以農產品為道具,通過環境、氛圍的營造,使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口、耳、鼻、眼、心同時感受到“情感共振”式的體驗,激發消費者的共鳴,進而促進產品的銷售。田園是一個露天、開放性的場地,在一個自然的環境中銷售農產品,更具優勢。用心地做好花海的視覺效果,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的花卉種植。在水果采摘季開展體驗活動,開展特色勞動體驗活動,讓小朋友和家長進行親子互動,用圖案字帖,給剛摘下的水果貼上自己喜歡的印有吉祥語、卡通人物等各種表達情意的“水果帖”,在不知不覺間達到了銷售的目的。設置田園商店,充分利用新鮮花卉的提取物,制作富有特色的甜點和美食。讓游客自采自摘,將銷售融入到體驗中去,使游客樂享收獲的喜悅,還能節約人工采摘成本。
要堅持產業創新為動力源,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銷售、餐飲、休閑等三產服務業有機整合。以農旅文深度融合為重點,推動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與旅游、健康、文化、創意、體育、自然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拓展農產品產業鏈和價值鏈。創響普陀禪農全區區域品牌。推進普陀觀音米綠色食品 500 畝產地創建。搭建開放式品牌營銷平臺,構建線下資源與線上需求高效對接的渠道。推進農村電商產業基地和電商特色村建設,規范益農信息社和農村電商服務點,跟農商行的“豐收驛站”結合,資源共享,讓優質的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進入千家萬戶,讓更多農民借助互聯網創業致致富。
二、堅持協調統籌理念,三農統籌三治融合
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普陀田園綜合體游覽火車成功運營,開啟了舟山行駛在田野上的火車時代。該項目通過多規合一,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麗田園、綠色田園、豐收田園、歡樂田園、青蓮田園等,并用游覽火車將這些不同主題的田園串聯起來并在周邊逐步完善配備配套設施和景觀。
建立了全市首個鄉村產業聯合體。將 3500 畝土地集中起來,發展糧油生產、觀音蓮花、精品果蔬、花卉苗木四大基地,由食品農業龍頭企業牽頭,糧食合作社、蓮花家庭農場等為合作平臺,分工協作,合作社與家庭農場負責品質化生產,企業負責精深加工和品牌營銷。公司為農戶提供先進的養殖技術、優良的品種,又與農戶簽訂年度供種苗、飼料、技術、銷售合同,實行保底價收購。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將附近的零散小農戶,納入質量提升范圍,開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對小農戶生產的農產品納入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開具合格證明、統一追溯管理。公司與農戶實現資金、勞力、場地、技術、管理、市場等資源的優化組合,形成產業聯合體,使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全過程。與普陀農商行簽定“加強普陀田園綜合體金融合作助推鄉村振興協議”,獲取授信金額 1 億元,貸款利率在銀行市場執行利率基礎上下浮 15%左右。創響普陀禪農全區區域品牌,與普陀農商行的“豐收驛站”合作,讓優質的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進入千家萬戶,讓更多農民借助互聯網創業致富。
我們在開發項目時,就是運用協調統籌理念,站在全域角度,將不同項目緊密聯系在一起。要站在全域的角度,將不同的節點多規合一,走產品差異化發展道路,實現項目聯合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要著力構建鄉村善治社會。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漁農民為中心,加快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要切實做好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的后半篇文章,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積極推進漁農村“三治”融合,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要牽頭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加強集體“三資”規范化管理,推進村級“三務”公開,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堅決糾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
人才振興是根本。進行鄉村人才培育時要思想和技能兩手抓,唯有提高思想高度,技能學習才能更好地跟上。要打造一支有文化、會技術、懂經營的海島鄉村人才隊伍,培養人才、善用人才、留住人才。
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營造新時代美麗鄉村全景畫卷
綠色發展理念是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環境保護關系的價值標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田園綜合體全面開展“打造整潔田園、建設美麗農業”行動,推進“放心菜園、綠色茶園、精品果園和糧油基地”建設。著力在綠色興農上下功夫,結合“三改一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同步推進整潔田園專項治理,并通過鄉約、村約等道德約束,發動村民主動參與維護自然和人居兩個環境。初步建立稻田、蛙類、魚塘、白鷺共生,山水田林河自然生命體有機融合的循環田園生態系統。
堅持生態為基,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全景畫卷。要遵循生態優先理念,圍繞“海上花園城”和“鄉村大花園”建設目標,堅持以全域化的理念、繡花針的功夫,精心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要提升人居環境,打好底子,體現生態美;要突出全域一體,做好里子,凸顯整體美;要彰顯特色風貌,畫好面子,注重品質美。努力讓鄉村成為漁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成為居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美麗樂園。
四、堅持開放發展理念,三生融合,城鄉合作共贏
開放發展理念是引領全方位高層次對外開放的行動指南。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邏輯就是為土地賦能,找到土地增值的通道,而非單單讓農產品增值。為土地賦能更多的是考慮新興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是基于鄉村田園所展開的生產、生活、生態的共生之路,是基于農產品所進行的三產融合之路,是基于區域發展的共利共好之路。
田園綜合體深化農村土地改革,釋放土地活力。加快建立土地流轉機制,建立了全市首個茅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通過土地集中流轉,盤活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等資產,通過大戶和村集體出面方式集中流轉土地 3500 畝,形成土地租金保底收益、經營收入長期分紅的村集體經濟增長新模式。完善股份公司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利潤返還、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探索出“土地流轉得租金、入園就業得薪金、家庭經營得現金、股份分紅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讓農民獲得多重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要堅持農村三權分置改革不動搖,創建農村改革先行區,在盤活鄉村閑置資源和創新多方受益機制上繼續走在前列。要積極盤活鄉村閑置資源,把田園變公園、把民房變民宿、把村莊變景區,不斷拓展農民致富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空間。
一要深化農村土地改革,釋放土地活力。以“三權分置”為突破口,在推進土地改革的過程中,堅持所有權關系不變,落實承包責任,杜絕承包土地的浪費和閑置,加快建立土地流轉機制,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分釋放農村土地活力,努力提高農村土地的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切實提高農村土地的供給能力、利用效率和增值空間。
二要堅持文化為魂,推進現代鄉村文明建設。要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以凈為底、以美為形、以文為魂,現代鄉村才有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按照“一村一品”文化主題策劃,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轉化為漁農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要讓鄉村文脈傳承創新,讓創城理念融入鄉風,讓清風正氣充盈鄉村,從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促進村規民約、家風家訓、鄉風民風有序傳承,使鄉村真正成為具有鄉土氣息、傳承鄉村文明的幸福家園。
五、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實施“三變”改革,帶動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共享發展理念是社會公平正義的保證。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田園綜合體項目,最重要的是采取完善的利益聯結模式,能夠將村集體、村民、開發企業或者是管理企業、政府等多方群體形成利益共同體。企業(大戶)通過資金、技術、管理、示范等多方面帶動家庭農場、合作社、零散小戶等的發展,政府通過多規合一發展,村民輸出土地、人力、物力等,形成強大合力。
資源變資本。要縱深推進漁農村改革盤活鄉村土地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產業資源,以及農村集體性資產,以村集體、合作社為組織載體,通過吸引投資、合作開發、租售開發等模式,將閑置資源轉化為產生經濟效益的資本。向改革要紅利,喚醒漁農村“沉睡的資產”。
農房變客房。深入推進漁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實施海島千幢農房激活行動,將鄉村閑置的農房通過租賃、引導等方式進行設計、改造建設,包裝成民宿、餐廳小吃等新業態,提高農房的使用價值。
村民變股民。按照“確權定股”的模式,將村級集體資產,以及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等,量化為村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形成股權,同時鼓勵村民將個人的資源、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到經營主體成為股東,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形成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將集體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造,集體保留 35%—40%,其余 60%—65%量化到戶,只有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能持有。對于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鋪、農家樂等經營主體,可以自主選擇入股店鋪,互相持有股份,入股的范圍不僅是本村社居民,還包括村社的經營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聯結機制之下,激發了村民的經營積極性,實現了農戶與村集體利益的均衡發展。(楊海濱,舟山市普陀區副區長。何孟輯,舟山市普陀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