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正式發布了2024年第一批研究課題征集公告。本刊記者注意到,本次公開征集的研究課題,多次提及“十五五”時期的發展預判和規劃舉措,聚焦了我國中長期發展中前瞻性的重大戰略問題。
這些研究題目共列出了26條,內容從宏觀經濟態勢,到產業鏈供應鏈布局、經貿規則體系變化趨勢,乃至人工智能技術、數字經濟路徑舉措、產業未來發展新賽道等等都有所觸及。同時,在申報要求中,特別提出,鼓勵組成“跨領域、跨學科的專家團隊聯合研究”。
例如,梳理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演變態勢,研判“十五五”時期可能取得革命性進展的技術突破及其主要策源地,分析對全球創新版圖、競爭格局、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及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應對舉措建議。
又如,研判今后一個時期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趨勢,分析其對產業、就業、收入分配、社會治理、法律倫理等可能產生的影響,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等等。
研究題目及要點
1.“十五五”時期世界經濟走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從政治、經貿、科技、人口、氣候等方面,系統梳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主要經濟體增長態勢、所處周期和政策取向,研判“十五五”時期世界經濟走勢及對我國發展影響,提出應對舉措建議。
2.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梳理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演變態勢,研判“十五五”時期可能取得革命性進展的技術突破及其主要策源地,分析對全球創新版圖、競爭格局、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及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應對舉措建議。
3.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梳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調整歷程,研判今后一個時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重構的影響因素和趨勢特征,評估對我國產業升級、跨境投資、貿易合作等方面影響,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穩固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的總體思路和政策舉措建議。
4.全球經貿規則體系變化趨勢及應對舉措研究
梳理近年來全球經貿規則成員結構、準入要求、協議內容等方面的變化,研判區域主義、保護主義等經濟全球化逆流的演變方向,分析全球經貿規則體系變化趨勢、對我國影響以及應對思路舉措建議。
5.全球能源格局演變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結合資源儲量、經濟發展等因素預測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演變態勢,分析應對氣候變化、新能源革命和地緣政治沖突對能源供需的影響,研究提出應對全球能源格局演變、保持進口來源通道穩定的總體思路和任務舉措建議。
6.國際地緣政治格局演變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分析主要大國力量對比變化和熱點地緣沖突演變態勢,研判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主要演變方向和對我影響,重點分析我國周邊地緣環境變化和潛在風險,研究提出需要抓住的重大戰略機遇、需要應對的重大風險挑戰和思路舉措建議。
7.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演變趨勢及應對舉措研究
梳理當前全球治理體系面臨的困難挑戰,研究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內涵特征,研判今后一個時期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演變趨勢及對我影響,研究提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總體思路和重點舉措建議。
8.“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研究
分析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研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和條件變化,立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要求,研判“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所處階段、主要特征及其突出表現。
9.人口發展趨勢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研究
預測我國人口總量和結構演變趨勢,分析人口條件變化對要素投入、投資消費、公共服務、區域發展等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十五五”時期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10.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研究
研判今后一個時期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趨勢,分析其對產業、就業、收入分配、社會治理、法律倫理等可能產生的影響,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11.“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研究
分析國內外環境變化給我國發展帶來新的戰略機遇,研判可能遲滯甚至中斷現代化進程的重大風險,系統闡述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時期的內涵和外延,研究提出搶抓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的具體思路和關鍵舉措。
12.“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指標研究
著眼于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充分考慮外部環境、要素條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風險防范等因素,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指標設置建議,在進行平衡匹配基礎上測算主要指標2030年目標值。
13.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研究
梳理近年來我國結構調整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產業結構、需求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城鄉區域結構等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調整優化的思路方向、實施路徑和政策舉措建議。
14.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研究
測算近年來我國全要素生產率變化趨勢,分析制約我國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突出問題,對比其他主要經濟體全要素生產率水平,圍繞推進科技和制度創新、提升人力資本、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提出“十五五”時期我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總體思路、階段性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15.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內涵和目標研究
研究到2035年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具體內涵、發展目標和評價標準,分析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突出短板和重點攻關領域,提出“十五五”時期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總體思路、階段性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16.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主攻方向和任務舉措研究
梳理世界科技強國在研發投入、人才隊伍、創新生態等方面普遍特征,分析我國創新體系存在的突出短板,圍繞優化重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等方面,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主攻方向和關鍵舉措建議。
17.建設與科技強國相匹配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研究
梳理世界主要科技強國的人才隊伍結構、培養體制、激勵機制等方面特征,分析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存在的突出短板,圍繞支撐科技強國建設目標,研究提出促進拔尖創新人才成長和科技人才隊伍壯大的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18.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研究
梳理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形成的支撐條件和策源規律,對比世界科技強國分析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的突出短板,研究需要重點加強創新投入的關鍵領域,提出“十五五”時期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19.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的路徑舉措研究
梳理數字技術創新突破的進展和趨勢,分析我國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面臨的形勢挑戰,聚焦培育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方面,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主攻方向、重點任務、重大工程等政策舉措建議。
20.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研究
梳理我國服務業發展的總體進展和突出短板,分析產業結構優化和消費需求升級對服務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圍繞服務業更好支撐先進制造和現代農業發展、促進就業崗位擴容,提出“十五五”時期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21.我國產業未來發展新賽道新優勢研究
梳理技術突破快、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新支柱產業,測算未來5-10年全球和我國相關產業潛在發展規模,分析我國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和面臨困難挑戰,研究提出培育新支柱產業、塑造競爭新優勢的主攻方向、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22.貫通區域協調發展和區域重大戰略的體制機制研究
分析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實施成效和存在問題,圍繞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研究提出以區域四大板塊協調發展為基礎、區域重大戰略協同互動的融合發展思路,明確“十五五”時期的重點任務和關鍵舉措建議。
23.深化市場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重大舉措研究
梳理制約經營主體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的體制機制障礙,按照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要求,統籌市場化改革、高水平開放和法治化建設,研究“十五五”時期國資國企、壟斷行業、要素配置、市場體系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提出具有標志性和牽引性的重大改革舉措建議。
24.優化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研究
梳理當前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狀況和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以構建各級政府間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體制為目標,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明晰財權事權、完善轉移支付體系、優化稅制結構和財力劃分等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25.構建國有和民營企業高質量協同發展新格局研究
研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科學內涵和實現形式,分析當前各類所有制企業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困難,圍繞促進國有和民營企業宏觀上生態協同、中觀上產業鏈互補、微觀上要素平等使用,研究提出推動形成國有和民營企業高質量協同發展新格局的改革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
26.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和關鍵舉措研究
梳理現代化先行國家生態環境治理歷程和經驗,分析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項,錨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要求,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指標并測算目標值,明確支撐目標實現的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