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下午,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會長王思政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專題輔導報告。在三個小時的報告中,王思政會長結合當前的形勢與任務,通過生動的案例、翔實的數據,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響“四大品牌”、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文化軟實力、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詳細闡述了上海在推動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意義和實踐成果?,F將報告有關內容分享如下。
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中提到,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數字化生存已成當今關鍵趨勢。目前尚沒有國家能為每一個人的一生建一個數據庫。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之所以厲害,在于為每一個運動員建立了職業生涯數據庫,制定運動員的生活作息、訓練計劃,提升運動技能。
當前我國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矛盾雙短缺突出,加劇了產能過剩。近幾年,中國人在全球購買日用消費品,雖然國內也有同類商品,但是國外商品的功能往往遠超中國同類產品。因為國內很多企業仍按照解決基本需求的理念組織生產,對已經升級的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沒有感知。另一方面,中國仍有超過5億人沒有用上抽水馬桶。
很多有錢的人不在國內消費,很多有需求的人沒有能力消費,這是“十四五”時期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做好四件事
——做好“看不見”的事。截至2018年底,浦東自貿區向全國復制推廣的法律法規政策超過200條。2016年,全國第一個“業界共治 法定機構”的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正式成立,管委會整建制退出公務員序列,員工按企業合同拿工資,得到眾多金融企業好評,真正改變了服務態度,提高了服務效率,這樣的措施應加以推廣。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已經變成國際小有名氣的服務機構,要更多為全球服務。
——做好開放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深情闡述了上海城市的鮮明品格:“上海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上海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好,同其開放品格、開放優勢、開放作為緊密相連。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早在400年前,上海就已經成為東西方文化科技的交流中心,是中國近代史發祥地,無數大事件在這里發生。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海擴大開放100條”是上海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又一次探索。
——做好未來的事。上海是全球第一個5G試點城市。全面使用5G后,全球聯網設備將超過7萬億臺,人均超過1000臺,屆時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將普遍應用。上海的集成電路,經過20年的努力,在國際上已經取得了比較高的地位。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100強中國有6家公司上榜,其中1家在上海。位于上海的李政道研究所,瞄準世界技術最前沿??苿撌侵袊呱蠌妵纷钪匾闹危巧虾撝匾?,應該做好的。
——做好“以小見大”的事。上海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2018年常住人口2400萬,60歲以上人口500萬,65歲以上人口366萬。當前中國老年用品有2000種,日本有4萬種,中國養老產品供給嚴重短缺。另外,寵物已成為家庭新的主要成員,在上海眾多博物館免費還少有人參觀的情況下,上海寵物展200元一張的門票卻人山人海,已經形成了“寵物經濟”新業態。
(二)全力打響四大品牌
上海品牌要做好,應遵循全球品牌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趨勢,第一步做產品,第二步做品牌,第三步做IP,第四步做為人類和社會進步服務的高勢能品牌。
上海服務:放大積聚與輻射功能。目前上海還沒有服務世界的企業,未來上海的突破點在抓企業、智庫建設上,打造完整的創新生態。
上海制造:提升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上海制造業要聚焦制造業服務化、硬件軟件化、新硬件制造,這是上海服務國家戰略的需要,也是對科創中心建設的支撐。如:美國生產的農用拖拉機,除了犁地,還能對土壤成分構成、酸堿度、濕度等指標進行測量,實現精準農業。
上海購物:創造需求引導消費。我國改革開放后出生人群的數量,已經超過改革開放前出生人群的數量,社會整體的消費觀、價值觀、審美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前,產業呈融合發展趨勢,產業邊界模糊,行業邊界消失,上海要積極尋求新的商業模式。如:星巴克創新工坊,每年人流量超過三百萬,成為上海的一大景點。
上海文化:“從碼頭到源頭”。上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共產黨誕生在上海,京戲、昆劇等戲劇也是在上海歷煉發展走向全國,要繼續強化上海作為區域文化走向全國文化的節點功能。
(三)強化制度創新
自貿區新片區、科創板、長三角一體化是上海戰略開放的新高地,其中制度創新是關鍵。
自貿區新片區要在金融開放和稅制改革等領域實現制度突破;科創板要成為聯接上??苿撝行呐c金融中心的橋梁,改變上市公司發行制度,為科技創新插上金融的翅膀;長三角一體化要成為對內開放的重要載體,打破地區所有制,為構建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提供經驗借鑒。
(四)轉變政府職能
政府要打破官本位,做好“店小二”。降低要素和制度交易成本要雙管齊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城市精細化管理,需要政府、企業、公民、第三方組織一起管理,體現人性化。未來應著重解決城市公共交通“最后100米”問題,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為民服務。
(五)提升文化軟實力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煩死人,文化管人管靈魂。人性效率決定資源配置效率和投入產出效率、決定質量、決定人的文明素質和誠信。創新是由好奇心和想象力驅動的,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不能僵化思想,要認識到失敗是成功的組成部分,要有逆向思維、自我否定的勇氣,釋放人的創新活力。
三、去過未來的人才能回到未來
相較以往,當今時代已進入“瘋狂模式”,“瘋狂的人” “瘋狂的產品” “瘋狂的消費者”。全球城市是世界的客廳,上海應按照此思路進行規劃。文化內容還需要更解放,紐約有“維密秀”,維也納有“牛爺秀”,巴黎有“麗人秀”,倫敦有“達人秀”,上海應該怎么做?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根本,改變人才思路,教育回歸本源。谷歌的員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拉里·佩奇(谷歌創始人)是“去過未來”的人,他在帶領我們“回到未來”。我們也需要培養更多去過未來的人。
四、不做兩個“蛙”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形勢是復雜的,任務是嚴峻的。千萬不能做兩個“蛙”:不做井底之蛙,要進一步樹立開放的發展理念;不做溫水煮青蛙,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巨大,但面向未來,中國還需要保持戰略定力,樹立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
作者: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會長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