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加入WTO后的承諾,目前我國的服務業已經全面對外開放,物流業已也對外開放,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已經走上了一條快車道。現代物流是一個行業涉及面廣、服務領域寬和區域跨度大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快速發展的物流業正成為中國新興的熱門行業。
消費:從終點到起點
傳統經濟學把生產作為整個經濟運行的起點,把消費作為終點,特別是在短缺經濟時代,生產決定了分配、交換和消費.而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起點是消費和需求,這就使得物流需要高度的社會化和開放性,而不是某一個企業或一個行業自身能夠解決的。正如交通部副部長洪善祥所說的,物流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的復合型產業,其發展涉及國家宏觀經濟與對外貿易,涉及鐵路、公路、水路和空運等多種運輸方式,也涉及口岸監管、商務、土地、稅務和信息等其他相關部門。
與物流業有關的主要硬件和軟件,如主要公路、鐵路、橋梁、車站、碼頭、機場、海關、公共物質集散地、信息情報中心、公共圖書館、公共媒體、通訊網絡、交通圖的繪制發行、交通天氣預報、流通所用的貨幣的定制和金融系統、相關的法律和規定等等。這些重要的硬件和軟件,同所有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都直接有關,因此物流的宏觀環境應該是屬于公共擁有的設施和資源。
最近國家發改委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將提出進一步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八項內容。這八項措施是:首先,要規范企業登記注冊前置性審批,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發布的規定外,其他前置性審批事項一律取消。第二,調整部分行政性管理事項,將先行在貨運代理方面進行調整,取消經營國內鐵路貨運代理、水路貨運代理、聯運代理和國際貨運代理業企業經營資格的行政性審批。第三,完善物流企業稅收管理,對物流企業實行差額納稅,允許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統一繳納所得稅。第四,加快引入競爭機制,廢除各類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由部門或地方制定的地區封鎖、行業壟斷、市場分割的有關規章。第五,加強收費管理,全面整頓道路收費站點,取消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各種收費項目。第六,積極推進物流市場的對外開放,鼓勵國外大型物流企業到國內設立物流企業,鼓勵利用國外的資金、設備和技術,參與國內物流設施的建設或經營。第七,改善通關環境,對進出口貨物實施“提前報檢、提前報關、貨到放行”的通關新模式,鼓勵建立集海關監管、商品檢疫、地面服務一體化的貨物進出境快速處理機制。第八,優化城市配送車輛交通管理,根據當地的交通狀況和物流業務發展情況,對配送車輛在市區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
從以上措施可以看出,國家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決心。
服務:從運輸到物流
一提到物流,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運輸,在現代物流業中,運輸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現代物流將產品之間的倉儲、運輸、加工、配送、裝卸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并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健康成長。現代物流則應解釋為經營者用系統優化的思想對運輸對象從起點至終點完整地設計、組織、實施運輸及合理地完成在這一過程中的相關作業。經營者主動為客戶組織從生產到運輸全方位服務,包括線路選擇、運輸工具選擇、倉儲、包裝等,對貨物流通過程負全責。按照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分工的原則,利用貨運網絡和信息網絡,將這些原來彼此分割的物資流通活動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運送保障體系,由專門的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多功能、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通過理順生產環節和提高勞動效率來降低流通成本。
據了解,目前家電廠家的庫存壓力逐步加大,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日益增長,因此企業在壓縮資金占用和加快資金流動上大有潛力可挖。TCL在2001年對自己的物流渠道進行過改革,將全國的倉庫由300個減至40個,把以前相對孤立分散的物流渠道建設成了一個一體化的物流平臺,從而使80%的訂單反饋時間縮短到一天以內。
專業化的物流不僅要提供倉儲和運輸方面的服務,而且要掌握先進的IT系統,供應鏈管理,區域配送中心規劃等多方面的服務。物流服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企業降低成本,快速滿足客戶的各種不同的需求。這絕非僅靠運輸就能做到的。
發展:從區域到全球
從全球范圍來看,現代物流的發展已呈現國際化趨勢。在社會生產力空前提高,全球分工和交易空前擴大,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空前發展的階段,流通從過去局部的、片斷的、不連貫的、一國或幾國的交易過程,變成了全球范圍的交易過程。現代物流已經成為一種粘合物,把全球經濟連接在一起。人們開始將一個區域,甚至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看做一個大工廠、一個整體來研究產品生產流程的合理性和優化問題,從過去把重點放在生產工廠的合理建設轉移到把重點放在物資流通全過程的合理設計上,僅把工廠看做物資流動過程中的一個駐留點。
近年來,國外物流企業加快投資中國市場,如馬士基、美集物流、敦豪、佐川急便、日本郵船、英運物流等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紛紛以設立辦事處、分公司、合資公司等形式進入中國,部署物流網絡。外資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管理技術。同時,一些外資制造商、零售商等在國內率先將物流業務外包,推動了國內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發育和成長。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介紹,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設立的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信息委員會已統一制定《全國物流標準體系表》,這實際上是一個物流標準化規劃,根據體系表,中國將更新與新訂400多項國家標準,并與國際標準接軌。
正如專家指出的那樣,過去,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單體之間的競爭,在現代物流中,變成了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之間的競爭,一個物流配送體系與另一個物流配送體系的競爭。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所謂全球供應鏈,就是運用現代流通理論和現代流通的技術,通過系統的有效運行,根據物品從上游的供應商、經銷商到消費者之間流通的在途時間,設計它的合理流程。
總之,現代物流業既是市場經濟滿足公眾物質需求的產物,同時,它的發展也將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并更快地融入世界經濟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