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簡介
北京總部經濟發展較快,吸引了眾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國內大企業集團總部聚集,總部經濟規模居全國前列。
一是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等國際總部資源是總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北京有各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2家,如ABB、愛立信、摩托羅拉、三星等,其中經商務部認定的地區總部有20家,具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性質的投資性公司153家,占全國投資性公司總數的50%以上。跨國公司在北京設立的一些職能性總部如研發中心、營銷中心等也成為重要的總部資源,北京有外資研發中心239家。
二是國內企業集團總部等國內總部資源是總部經濟發展的另一重要力量。北京聚集了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等在內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160余家,其中金融企業集團41家。2007年《財富》世界500強,我國大陸有22家企業入選,其中18家總部設在北京。隨著北京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成長起一批本土性企業,如聯想集團,除北京外聯想還在上海浦東、廣東惠陽等建立了現代化生產基地,并在墨西哥、印度、波蘭等國外地區建立生產工廠。同時,從國內其他省市遷移過來的企業集團也成為北京總部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如經緯紡機總部從太原遷到北京,遠大空調總部從長沙遷到北京,藍星集團總部從蘭州遷到北京,冰山集團總部從大連遷到北京等。
北京總部經濟的空間集聚特征明顯,初步形成了商務中心區(CBD)、金融街、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豐臺總部基地等幾大特色總部經濟聚集區,成為北京總部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這些總部經濟聚集區定位明確、特色突出,如CBD定位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國際性金融機構的聚集地、金融街是金融總部聚集區、海淀園是以IT產業為主的高技術產業總部及研發中心聚集區。
分區介紹
1、商務中心區(CBD)
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在建國門至朝陽門、東二環路至東三環之間,開辟具有金融、保險、信息、咨詢、商業、文化和商務辦公等多種服務功能的商務中心區。”目前,CBD已經成為促進朝陽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CBD占地面積不到朝陽區總面積的1%,但是2007年CBD企業入庫區地稅收入54.2億元,同比增長34.83%,占全區地稅入庫各項收入的38.30%。
經過多年的發展,北京CBD成為我國高檔商務區的代名詞,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成為知名企業聚集的區域。截至2007年12月底,入駐CBD區域的各類法人機構共計4866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17家,跨國公司800多家,擁有經商務部或北京市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0多家,外資投資性公司88家。同時,CBD還聚集了150多家外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及辦事機構,以及200多家中外律師、會計師、投資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CBD已成為北京乃至全國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最集中的總部經濟聚集區。
北京CBD是全北京乃至全國商務、服務資源最集中的區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CBD的高檔商務寫字樓占全市總量的70%,北京白領的65%,海歸高層經理人員的80%,跨國公司駐中國代表處的65%和北京代表處的95%,北京最好的十大寫字樓的全部,北京最好的十大賓館中的八家,北京最好的十家餐飲企業中的八家,最大的十家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八家,所有最大咨詢公司和幾乎所有最主要的市場研究公司。
北京CBD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展示出經濟質量高度集約、產業結構高端發展、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發展國際化等特征。2007年,北京CBD的70座商務樓宇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約創造稅收871元,年度每平方米稅收超過1000元的樓宇有20座。其中,華藝寫字樓、嘉都大廈、國貿中心、嘉里中心、漢威大廈等九座樓宇每平方米稅收貢獻均超過3000元。2007年度,企業數超過100家的30座樓宇共創造稅收收入47億元。在產業發展上,CBD形成了以高端商務服務業為主導、以國際金融業為龍頭、文化創意產業聚集發展的產業格局。一是外資金融機構聚集,國際金融業發達。目前,CBD已有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蒙特利爾銀行、巴西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法國安盛保險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日本第一生命保險公司、意大利商業銀行等百余家金融機構。CBD外資銀行數已占北京市外資銀行總數的80%左右,北京綜合競爭力排名前10名的中外資銀行中有7家都已入駐CBD。北京CBD國際金融總部功能區的聚集效應正在得到加強。二是傳媒等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北京CBD的重要產業。中央電視臺將在近期內進駐CBD,同時CBD還聚集了北京廣播影視集團及其所轄的歌華集團、歌華有線網絡、北京電視臺、北京電臺、北京信報、房地產報等一批文化傳媒業巨頭,以及90%的外國駐京新聞機構。
CBD具有毗鄰使館區的優越地理位置,且傳統上就是北京跨國公司聚集的區域。近年來,CBD和北京市政府為了改善投資環境做了大量的努力。北京市針對跨國公司,實行了“首問負責,一次告知,有函必復,不得苛求,規范服務,高效熱情,公開透明,依法行政” 的工作標準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外商投總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 的一站式服務。同時,利用一年一度的朝陽商務節,搭建招商平臺,不斷提升CBD的文化魅力和品牌效應。CBD未來將主要通過國貿三期、北京財富中心和中央電視臺新臺三個含金量高的項目,進一步拓展空間和提升自身的發展層次。
2、金融街
北京金融街位于長安街北側,是我國金融資產最密集的區域。金融街中心區是一個以金融辦公為主,集辦公、公寓、酒店、休閑商業于一體的綜合性建筑組群,占地34公頃,總建筑面積141萬平方米。金融街功能定位是,確立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充分發揮金融資源的集聚效應,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把金融街逐步建設成為資金最密集、市場最活躍、資訊最發達、環境最優美的國家級金融決策監管中心、資產管理中心、金融支付結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并著力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金融街逐漸發展成為典型的金融業總部經濟聚集區。目前,金融街集中了幾乎所有國有金融機構的總部,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11家全國性、地區性銀行總部或地區總部,110多家股份制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總部和分支機構,以及紐約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瑞士銀行、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美國道富銀行等20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同時,金融街還擁有80多家中央直屬企業,包括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長江電力、中國電力投資公司等,2007年進入《財富》全球經濟500強的22家中國企業中,有8家總部在西城區,有7家設在金融街。金融街還聚集了眾多以企業總部為服務對象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等各類中介結構,會展業和信息咨詢服務業也得到長足發展,金融服務產業鏈已初步形成。金融街企業中有559家從事第三產業,占區域單位總數的95%,第三產業的營業收入和利稅總額都占到區域總額的99%以上。金融街占地面積僅1平方公里,2007年實現三級稅收858?6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19.3%。金融街以西城區1/33的土地貢獻了全區1/4的稅收,成為西城區經濟實力的標志區和示范區。隨著金融政策的放開,尤其是人民幣業務的完全開放,金融街未來將主要致力于自身的國際化,憑借其金融監管機構眾多、中央企業等高端客戶眾多和區內就業人群收入較高等優勢大力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入駐,提升金融街的國際化程度,發揮金融街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經原則批準了金融街的拓展方案,西擴工程將以原規劃面積1.18平方公里為基礎,向東、西、南拓展約1?41平方公里,核心區將拓展到2.59平方公里。隨著金融街西擴工程的逐步推進,將有效解決金融街現有空間的“擁擠”問題,更好地彌補現有金融街配套設施的不足,為北京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營造新的空間載體。
3、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的前身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它以北大、清華、中科院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為依托,規劃占地面積217平方公里。歷經多年的發展,目前在園企業總數突破1萬余家,經濟總量在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名列前茅。聯想、方正、同方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并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是以IT產業為主的高技術產業企業總部及研發總部聚集區。目前,海淀園有世界500強企業分支機構113家,其中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有50余家,包括微軟、IBM、甲骨文、SAP(思愛普)、賽門鐵克、EMC等世界最知名的軟件企業、信息服務業企業。① 此外,海淀園還有國內大企業設立的研發機構70余家。IT產業已成為海淀園的主導產業,擁有聯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大唐電信、港灣網絡等一批知名企業總部。依托中關村電子信息等高技術產業總部的發展,園區各類配套服務業也步入了快速發展期,服務業的規模、實力不斷擴張,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也逐步顯現。
首先,帶動了創新型服務業的發展。中關村計算機服務、軟件、專業技術服務、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以及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等五大創新型服務業成長較快,2006年實現總收入2091.4億元,占整個園區總收入的31%。軟件、動漫游戲、電子商務、移動增值服務等成為中關村服務業發展的主導領域,涌現出用友、聯眾、當當網、空中網等一大批知名企業,有力地推動園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文化創意產業興起,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以海淀圖書城地區為中心,向周邊文化創意產業帶輻射。基地聚集了新浪、百度、騰訊等百余家創意企業,2006年基地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超過了40億元。
其次,金融、法律、中介等現代服務業也得到較快發展。中關村西區不僅是高科技企業、大型企業集團總部、高科技產業管理機構的聚集地,還聚集了一批為高科技產業發展服務的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如國民人壽保險、花旗銀行北京分行、中國銀行海淀支行總部、中智外企服務中心、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等。此外,中關村的購物中心、星級酒店等配套服務設施逐步完善。目前已建成20萬平方米的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集合了大型超市、百貨店、精品店、電影院、美食餐飲等不同服務業態,為入區企業和員工提供了“一站式” 的購物及休閑功能,滿足了區域“綜合性購物休閑”的需求。目前,面對技術創新日趨活躍、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面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首都實施“新北京、新奧運” 戰略的新機遇,海淀園正在著力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二次創業”,充分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打響中關村品牌,在國際競爭中以“中關村創造” 塑造中關村品牌,由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逐步走向產業鏈創新和品牌創新。
4、豐臺總部基地
北京豐臺總部基地,項目總占地面積約60公頃,規劃建設500棟企業總部樓,自2003年6月開工建設以來,目前303棟總部大樓已全部竣工,總建筑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21個總部會所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近4000平方米的員工餐廳、員工公寓以及超市、辦公超市投入運營。目前,總部基地全部總部樓的入駐率已經超過80%,聚集了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航天時代、建龍鋼鐵、中牧股份等200多家企業和企業總部,領域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科技行業。豐臺總部經濟的發展實踐,一方面使單一的企業總部聚集在一個平臺上加強了相互的交流與合作,產生了內在的聚集效應,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產業模式。另一方面,企業總部集群與豐臺科技園的支持、服務產生協同效應,園區所提供的專業化服務及良好的發展環境,也使企業總部更好的發揮決策作用,有利于今后更好的發展壯大,從而構成了對企業的強大區域吸引力。此外,北京(望京)電子城西區、順義臨空經濟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二環交通商務區等新的總部經濟聚集區正在形成并逐步發展起來。電子城西區。以電子信息為主的高技術產業和跨國公司研發中心聚集發展,是電子城西區的主要特色。目前,園區已入駐各類企業600余家,2007年園區實現高新技術技工貿總收入196.94億元,出口創匯3.10億美元,上繳各種稅金9.99億元。電子城西區總部經濟發展初具規模,總部聚集特征明顯。一方面,園區聚集了摩托羅拉、愛立信、安捷倫、北電網絡、索尼愛立信、朗訊、三星等10余家移動通訊類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和總部,被媒體稱為“望京現象”。另一方面,園區擁有雙鶴藥業、中材國際、金漢王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總部,大唐電信也簽署了入園意向。順義臨空經濟區。以首都機場為核心,以空港工業區、空港物流基地等6個功能組團為依托,初步形成了以航空產業、現代物流業、高新技術產業、會展業為代表的臨空產業集群發展格局。臨空經濟區集聚了國航貨運、中航油、德國漢莎等一批國內外航空公司,航空及相關企業達158家。同時,還有松下、索愛、JVC、TNT、空中客車、日本郵船等3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550余家中外企業。2006年臨空經濟區實現增加值253.3億元,占北京GDP的3.2%。近5年來,臨空經濟區增加值年均增長35%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稅收年均增長在50%左右,也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到2007年7月底,開發區入區企業2259家,其中三資企業517家,內資企業1742家;累計吸引投資155.35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124.7億美元,占80.3%。開發區擁有諾基亞、GE、施耐德、松下電工、中芯國際、BAYer等80多家著名跨國公司,其中世界500強40余家。2006年開發區平均每公頃土地吸引投資1009萬美元,創造工業產值1?74億元,實現稅收694萬元。東二環交通商務區。近幾年,東二環商務區以總部企業入駐為特征的產業聚集效應日益明顯。目前,商務區入駐了中國石油、中海石油、北京移動、國華電力、中鐵物流、中青旅等10余家大型企業總部,涵蓋了能源、電信、金融、旅游等支柱產業,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2007年底,入駐東二環交通商務區的企業和經營性事業單位3741個,實現增加值218.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3%,對區域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