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背景
甘肅地處西北地區中心腹地,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已先行開展通用機場布局規劃,明確了通用航空基本發展思路。
甘肅省內“十三五”通航機場布局已明確
•“十三五”內,甘肅省將布局建設通用機場25個,其中一類通用機場8個、二類通用機場6個、三類通用機場11個,力爭實現全省65%的縣級行政單元能夠在陸路交通60公里或1小時車程內享受到通用航空服務。
•張掖進一步編制通航“十三五”規劃,并出臺了促進通航發展意見,將著力打造以丹霞通用機場為依托的通用航空產業園。
總體定位
河西走廊綜合發展型通用航空產業園
功能層面:河西地區通航運營與服務中心
交通層面:承東啟西的通勤樞紐,絲綢之路沿線服務保障的重要節點和基地
產業層面:全省重要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
文化層面:絲綢之路(張掖)國際通用航空大會永久會址
旅游層面: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樞紐,空中游覽的目的地
國際技術支撐:加快引進消化德國、烏克蘭等國通用輕型飛機和商用無人機的先進技術,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協同融合。
特色產業鮮明:市場運營以空中游覽、飛行培訓為拳頭產品,研發制造以輕型飛機制造和無人機為核心環節,延伸服務突出會展交易,關聯產業強化產業臨空指向,積極引進軍民融合項目。
運營管理創新:以構建園區產業生態體系和創新體系為核心,引導園區服務平臺的搭建,突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產業體系
發展戰略
一帶:帶動資源要素聚集,支撐產業發展
“一帶”沿線國家—張掖通航資源輸送帶
借鑒和吸收“一路”沿線國家在飛機制造、通航物流等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建立相應的聯系機制,將其先進的通航科研成果吸引到張掖實現產量化生產。
“一帶”國內其他地區-張掖通航資源輸送帶
整合國內優勢資源,將國內通航領域的人才吸引至張掖創業就業,促進其產業園發展;將國內的客戶資源吸引至張掖消費,促進張掖的經濟發展。
|
 |
三圈:促進功能輻射,提升園區影響力
運營輻射服務圈:依托張掖通用航空產業園,在包括蘭州在內的400km范圍內開展短途運輸、低空旅游等運營服務。
通航文化影響圈:以張掖通用航空產業園為中心,建設輻射包括整個甘肅省、內蒙西部、新疆東部、青海北部地區在內的影響半徑為800km的通航文化影響圈。
產業對接配套圈:對接包括西安、成都等航空工業、軍民融合等較為發達的地區,做好產業配套,范圍為1200km。
五結合:以外部優勢推動發展勢能轉化為產業動能
1.結合國際,技術對接:引入、吸收、消化國外企業、資本、經驗、技術、人才等。
2.結合國內,產業承接:采取飛地經濟等模式,積極承接國內通航相關產業轉移,打造通航產業集聚平臺。
3.結合西北,區域互通:加強與區域通航機場互聯互通,打造西北地區通航網絡樞紐。
4.結合張掖,經濟互動:以通航產業園的發展為契機,促進張掖產業轉型升級,以張掖經濟提升為基礎,支撐通航市場培育。
5.結合園區,企業互聯:加強園區企業間各種經濟要素的流通,打造完善的園區通航產業鏈。
功能及布局
總體布局
總體布局-221的分區結構
1、兩大先行板塊——培育市場,提升知名度
——通航運營保障區、通航延伸服務區
2、兩大后發板塊——擴大規模,培育產業鏈
——通航研發制造區、通航關聯產業區
3、一大補充板塊——做好預留,提高靈活度
——預留發展區
|
 |
通航運營保障區
公益運營、生產作業、消費類運營;飛行保障、地面保障
通航研發制造區
輕型飛機制造、客艙設備及內飾制造、航空新材料、機體結構件加工組裝、無人機
規劃結構
“一核四區、一軸兩翼、兩廊環抱”的空間結構
通航小鎮
•通過通航小鎮的建設,帶動通航產業要素在小鎮的集聚,為行業的發展和交流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
•堅持高標準設計、高標準建設通航社區,既滿足周邊通航人才的居住需求,又將通航社區打造成為張掖市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群眾宜居的新型示范社區。
部分工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