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沿海農產品加工產業帶沿海岸線南起如東,北至贛榆,現轄10個縣(市)(部分與沿江、沿東隴海線農產品加工產業帶重疊的縣不在此列),即南通市的如東縣、海安縣,鹽城市的東臺市、大豐市、射陽縣、響水縣、濱??h,連云港市的灌云縣、灌南縣、贛榆縣。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上蘇東”發展戰略,實施百萬畝灘涂大開發計劃,通過開發灘涂、建設商品糧棉基地、發展海洋產業和臨海工業、改善基礎設施等發展措施,沿海區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在農業產業方面:沿海地區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生產水平較高,是我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沿海地區農產品加工業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一批關聯度大、帶動性強、市場前景好的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正在崛起;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如經:濟基礎以及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加銷聯結機制不完善;農業生態環境、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結構不適應,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政府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都是制約農產品加工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對沿海農業產業進行戰略調整將是化解發展桎梏的重要舉措。
項目思路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沿海各地要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揮產業優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立足長三角市場,瞄準國際大市場,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以科技進步、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面向超市、發展綠色、樹立品牌為目標,推進農產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逐步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采用先進適用技術轉變,把我省沿海地區建成產業化、外向化、品牌化程度較高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帶。
項目效果
目前,沿海農產品加工產業帶發展與沿江、沿東隴海線農產品加工產業帶發展速度同步,根據沿海農產品產業優勢,建立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健全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標準,建成30個以上的大中型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和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已形成較為合理的優勢農產品加工產業帶布局;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每年增長15%,農產品加工出口額每年增加10%以上,農戶參加產業化經營獲得的收入每年增長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