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規劃以森林公園為中心區、城市綠化帶為控制區、森林公園園區南至南巖北路、西至方志敏西路、東面與方志敏大道相連、北至疊山路。考慮到森林公園的完整性和便于建設與管理,公園上述的南界南巖北路向南面進行了調整。方志敏西路西側的山坡地和西南角的小水庫劃作為景觀保護的控制帶。城市綠化帶范圍按城市總體規劃。森林公園占地面積約80KM2、景觀保護控制帶面積約30KM2,城市生態綠化帶占地約130KM2。
項目思路
功能分區與布局
在基礎資料分析及現場踏查基礎之上,綜合考慮建設單位的要求,城市規劃的限制、場地現狀條件以及全園總的規劃指導原則,將文化森林公園劃分成若干功能區,并且由東向西形成文化館場帶、專類園帶、水景帶和園外的景觀保護林帶四條帶。
公園主入口
全園設兩處主入口。東主入口位于方志敏大道與市府路交*口,設有內外集散廣場和停車場。大門建筑造型應有一定氣勢,能反映弋陽人文內涵,同時也兼顧到森林公園自身的特色。
公園南主入口位于疊山路與振興路交*口。主要內容與東主入口類似,但整體規劃要小些。建筑整體向內縮留出了較大的廣場空間。建筑以外觀樸素的坡頂形式為主。
文化廣場
為了渲染東主入口環境,增強與方志敏紀念園、自然博物館及森林廣場等的空間及視線上的聯系,在進主入口約150m處設置——“文化廣場”。文化廣場以南北兩組石柱為中心,分別反映“天”與“地”、“自然”與“人文”。南側石柱成直線排列,石柱上鐫刻反映弋陽歷史文化重要內容,北側石柱成圓弧形排列,石柱上鐫刻自然發展史與森林演替過程等內容。這兩組石景分別與方志敏紀念園和自然博物館相對應。廣場中還設有花臺、臺階、小噴泉水池、喬灌木等環境內容。
專類園帶
為了體現森林公園中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突出某一類型植物的生態習性、季相變化或形態等方面的特征,形成各種類型的“園”。這些專類園既能充分展現植物的特色,為公園游覽帶來樂趣,同時也能使游人在游覽之中增加植物方面的知識,達到科普的作用。眾多的專類園以森林為背景,散落在公園的西半部,具體位置詳規分區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