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安徽省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梳理,揭示其在塑造鄉村特色風貌、推動產業融合、弘揚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顯著優勢,進而提出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創新產業模式、加強教育傳承等一系列針對性策略,旨在為安徽省鄉村振興提供富有創意與實踐價值的理論支撐與行動指南。
一、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提升資源開發水平
安徽省應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系統研究,深入挖掘其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組織專業歷史學家、文化學者等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梳理,編寫出版相關研究著作和文化讀物,為資源開發提供理論支持。例如,深入研究新四軍在安徽省的戰斗歷程、革命根據地的建設經驗等,將這些歷史故事和精神內涵融入旅游產品開發和文化教育活動中。同時,創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形式,增加互動性和體驗性項目。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場景,讓游客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提高紅色文化資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強化資源整合與協同規劃,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
安徽省可以成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協調機構,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加強皖北、皖中、皖南等不同地區之間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協作,統籌規劃全省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布局。例如,打造“安徽紅色文化旅游大環線”,將各地的特色紅色文化景點串聯起來,形成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此外,根據紅色文化資源的類型、分布、歷史背景等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功能分區和主題定位。例如將大別山地區打造為以革命戰爭歷史體驗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核心區,將皖南地區定位為以新四軍文化傳承與創新為特色的紅色文化示范區等。同時,在各功能區內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三、創新產業融合模式,推動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
安徽省可以積極探索紅色文化與多種產業的融合創新模式。在紅色旅游與農業融合方面,發展紅色主題農業觀光園、采摘園等,種植具有革命歷史意義的農作物或特色農產品,如“紅軍菜”等,并結合農事體驗活動,讓游客品嘗紅色美食、體驗農耕樂趣。加強紅色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鼓勵設計開發具有安徽特色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如紅色主題的手工藝品、紀念品等,舉辦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激發創意靈感,提高產品附加值。此外,推動紅色旅游與體育產業融合,舉辦紅色主題的馬拉松、徒步等體育賽事,吸引體育愛好者參與,帶動旅游消費,促進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形成完整的紅色文化產業鏈。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發展環境
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交通方面,拓寬和改造通往紅色文化景點的道路,增加公交線路和旅游專線,提高交通便利性。住宿方面,加強住宿設施建設,鼓勵發展精品民宿和鄉村酒店,按照標準化、規范化要求進行管理,提高住宿質量和服務水平。餐飲方面,打造紅色主題餐廳,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美食菜單,加強餐飲服務人員培訓,提升餐飲服務品質。同時,完善景區的停車場、廁所、游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停車場管理系統、環保型廁所,提高游客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和信息化水平,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旅游環境,也為鄉村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五、培育專業人才隊伍,強化人才智力保障
地方政府要制訂優惠政策,吸引旅游規劃、文化創意、市場營銷、講解服務等專業人才到鄉村地區工作。提高鄉村地區人才待遇水平,改善工作環境,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和實習基地,定向培養鄉村振興所需專業人才。例如,高校旅游專業可與鄉村旅游企業合作,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為鄉村輸送旅游專業人才。同時,加強對鄉村本土人才的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實地考察等方式,提高本土人才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水平,培育一批熟悉紅色文化、熱愛鄉村事業的本土人才,為安徽省紅色文化資源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六、結束語
安徽省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價值。通過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創新產業融合模式、完善基礎設施、培育專業人才等舉措,能充分發揮其對鄉村振興的助推作用。在實踐中,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村民協同發力,將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發展優勢,為安徽省鄉村振興戰略筑牢根基,也為其他地區提供有益借鑒。(作者:高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