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崇仁縣積極創新“EOD模式+文旅產業”融合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在崇仁縣許坊鄉鄉村振興EOD示范項目基地,清澈的湖水內漂浮著一些綠色水草。基地負責人邱振剛說:“水草是用來修復生態的,我們通過水草來凈化農田水質和農藥殘留,同時水草本身也是優質的有機肥。”
冬季種植水草、春季養殖小龍蝦、夏秋季種植水稻,當地通過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在不破壞耕作層的基礎上,改良耕地土質,形成“一田三用——冬草春蝦夏稻”“水旱輪作休耕”的復合產出模式。“我們充分依托水、土生態修復技術,兼顧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將環境治理產生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有機統一。”邱振剛說道。
隨著項目推進,當地生態環境更好了,開展文旅活動的底氣也更足了。基地道路兩旁種滿了桃樹,一到春天,桃花盛開,花香撲鼻,每年在這里舉辦的桃花節都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賞花、垂釣、踏青、郊游。當地群眾在桃園內擺攤售賣崇仁麻雞蛋、蜂蜜、葛粉等特色農產品,不僅刺激消費,也帶動當地村民和村級集體增收。
許坊鄉許坊村黨支部書記李金才說:“EOD模式讓我們意識到,保護好生態環境本身就是一種發展。接下來,我們村還會發展其他產業,如文旅、民宿等,通過產業的豐富,為群眾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的目標。”
借助“EOD模式+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該縣建立起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把環境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努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