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6日從開封市發展改革委獲悉,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日前下達教育強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025年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開封市3個教育項目共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1.4億元,創下近年來開封市單批次教育類中央預算內資金爭取規模新高。
據市發改委社會科負責人介紹,此次獲批項目精準對接國家政策導向,聚焦教育薄弱環節補短板。在普通高中領域,祥符區第四高級中學將新建教學樓2.5萬平方米,新增標準化教室60間、實驗室12個,同步配備智慧教學設備;尉氏縣第三高級中學計劃建設學生宿舍樓1.8萬平方米,配置床位2000個,徹底解決該校長期存在的"大通鋪"住宿難題。兩項目各獲中央資金5000萬元,資金量占全省本批次普通高中項目總投資的18%,凸顯開封作為產糧大縣在教育資源保障方面的突破性進展。
職業教育領域,開封大學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尤為亮眼。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中央資金支持4000萬元,擬建設智能制造、數字文創等5大實訓中心,配套工業機器人、虛擬現實等先進教學設備。基地建成后將與奇瑞汽車、中聯重科等12家本地龍頭企業共建"廠中校",每年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000人次,服務鄭開汽車產業集群和自貿區開封片區重點產業發展需求。
數據顯示,此次資金落地將帶來顯著效益:三項目總投資達3.6億元,中央資金撬動地方配套資金比例達1:1.57;項目建成后可新增高中學位2400個,改善1.2萬名師生教學環境,職業教育實訓工位擴容至5000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尉氏縣、祥符區作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此次突破性獲得教育專項資金支持,標志著國家在保障產糧大縣教育公平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市發改委主任透露,此次申報成功得益于"三個超前"策略:超前半年建立教育項目儲備庫,動態儲備項目21個;超前對接省發改委規劃處、投資處,精準把握國家資金投向變化;超前完成用地預審、環評等15項前期手續,確保項目達到"即報即審"成熟度。申報過程中創新采用"部門聯審+第三方評估"機制,組織教育、財政等部門聯合審查項目方案,委托專業機構對資金使用效益進行量化測算。
為確保資金效能最大化,開封市已建立"雙督導"機制。市財政局將資金納入直達資金監管系統,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市教育局成立專家督導組,對項目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跟蹤指導。目前祥符區第四高中項目已完成施工圖審查,預計4月底啟動招標程序,確保2025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
教育界專家指出,這批項目的實施將產生多重疊加效應:一方面通過改善縣域高中辦學條件,可減少每年約800名優質生源外流;另一方面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建設,將推動開封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匹配度提升35個百分點。據測算,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為開封市節約教育財政支出4200萬元,帶動校企合作科研經費投入超億元。
下一步,開封市將以此為契機,啟動教育基礎設施提質三年行動,規劃建設鄭開同城示范區職教園區,謀劃智慧教育云平臺等17個新基建項目。同時建立中央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將項目完工率、設備使用率、人才就業率納入考核指標,真正實現"建設一所學校、帶動一片區域、服務一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