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與經濟結構優化的背景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成為重要支撐。這類工具由央行支持三家政策性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籌資,定向投向新基建、產業升級等領域,以利率低、期限長、投放快等特點,撬動社會資本助力項目落地。其創新的股權投資、股東借款等使用方式,為補足項目資本金提供多元路徑。下面中機院項目申報組將從優勢與使用方式兩方面,詳細解析這一特殊金融工具如何服務國家戰略目標。

一、什么是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為實現特定國家政策目標(如推動新基建、產業升級、綠色轉型等),專門設立的特殊金融工具。本質是央行支持三家政策性銀行(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行)發行金融債券籌集資金,定向投放。
政策性金融工具具備利率較低、期限較長、投放速度快、帶動作用強等特點,能以有限的政策性資金撬動整個項目后續資金,是央行給予政策性銀行的借款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的一種特殊金融工具。具體優勢如下:
二、有什么優勢?
1、利率低:政策性金融工具本質上是央行給予政策銀行的借款。參考2022年發行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利率為3.05%-3.45%,同年五年期以上LPR為4.45%-4.6%。
2、期限長: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期限,資金存續期20-25年。
3、擔保靈活:政策性銀行在進行擔保評估時,會更加注重項目的實際情況和還款能力,而不僅僅依賴于抵押物。這為地方平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擔保選擇和靈活性。
4、資金投放速度快: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資金發放速度較快,一般在3個月內就能到賬開工。
5、帶動作用強: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民生短板領域,以少量政策性資金撬動整個項目的快速實施。
三、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方式
政策性金融工具分為股權投資、股東借款、專項債券資本金搭橋借款三種方式。
政策性金融工具按資金投入形式分為三種模式:2015年推出的股權投資(政策性銀行通過基金企業向地方平臺公司主體投資后出售股權退出)、2022年的股東借款(向項目業主提供借款并以運營收入還款),以及專項債資本金搭橋(向專項債項目業主提供借款并以債券本金償還前期投入)。
(一)股權投資模式
股權投資模式是指基礎設施基金公司通過直接參股項目公司的方式提供資本金支持,但不涉入日常經營管理,并在既定期限后退出,其實質構成為"明股實債"結構。
(二)股東借款
股東借款是指基金委托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將資金以貸款形式提供給目標公司股東,這些貸款資金隨后作為項目資本金注入到指定項目中。在操作流程上,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公司、政策性銀行及項目公司股東三方達成股東借款協議,基金公司授權銀行向項目公司提供資金,項目股東再利用此資金對項目實施增資。在退出安排方面,股東借款考慮借款人情況及項目特點,一般會采取分期歸還方式。借款主體需按照協議書中的約定分階段完成還款。
(三)專項債資本金搭橋借款
專項債資本金搭橋借款是針對專項債券項目設計的機制,其運作方式是基金資金先期作為項目資本金投入使用,待專項債成功發行后進行資金置換,目前公開的實際應用案例信息相對有限。在退出機制設計上,專項債資本金搭橋借款需配合專項債發行計劃安排,當專項債資本金到位后即可實現資金退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一次性全額歸還或分年度償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