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統籌推動下,昆明市于2025年3月24日成功申報發行"綠色通道"專項債券資金24億元,其中12.51億元納入重大項目資本金管理,資金規模占全省專項債券總額度的38.06%,創歷史新高。此次發債工作充分體現了昆明市搶抓政策機遇、創新融資模式的發展智慧,為全市重大項目注入強勁動能。
一、精準布局構建發展新格局
本次專項債券按照"區域協同、領域聚焦"原則科學配置,構建起"一核兩翼"的資金配置體系。其中,呈貢區作為城市新中心獲得21.7億元資金支持,重點保障數字經濟產業園核心區建設和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工程;五華區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獲批2億元,用于翠湖博物館群落數字化改造;晉寧區獲得0.3億元支持古滇文化遺址保護及配套設施建設。這種資金配置既強化了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又兼顧了特色功能區的發展需求。
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社會事業領域,2億元資金將投向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醫療中心建設,建成后可新增傳染病床位500張,構建起覆蓋全市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領域22億元資金中,15億元用于滇中新區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標準化廠房建設,7億元投入昆明國際陸港多式聯運樞紐工程,預計可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50億元,形成"專項債+市場化融資"的疊加效應。
三、創新機制保障資金效能
市財政局創新建立"三全"管理機制:一是全周期績效跟蹤,聘請第三方機構對項目實施穿透式監管;二是全要素統籌調度,建立項目用地、環評、施工許可"三同步"審批通道;三是全鏈條風險防控,設置資金撥付"紅黃藍"預警系統。通過"債券資金+配套政策"組合拳,確保項目早開工、早見效。
四、經濟拉動效應持續顯現
據市發改委測算,本次發行的24億元專項債券可直接拉動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1.2萬個。重點支持的智慧物流、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預計三年內可形成超百億產值規模。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完善醫療、交通等民生基礎設施,將有效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為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昆明市正以此次專項債券成功發行為契機,加快構建"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的項目滾動機制。市財政局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財政金融協同創新,探索REITs、PPP等多元化融資模式,為昆明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財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