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對于什么是新質生產力,如何通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總書記作了詳細闡釋。
一、國有企業為何需要培育新質生產力?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關系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國有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對于自身發展和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均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強化國有企業科技創新力、產業控制力、安全支撐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發揮國有企業產業帶動力和創新引領能力,全面支持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國有企業應如何培育新質生產力?
1.加大國有資本布局力度,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按照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優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2.完善國有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強化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完善企業多元化研發投入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積極助推區域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
3.持續提升企業治理水平和市場化經營能力。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持續完善董事會運行機制,更廣更深落實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健全更加精準靈活、規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4.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公平競爭環境。適應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互利共贏發展,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公平參與競爭。
5.大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大力發展符合新質生產力需求的人才隊伍。
三、各地方推動國企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探索有哪些?
一是重視發揮龍頭企業效能。近年來,中央和各地政府紛紛以央企及龍頭國企為主要力量,發揮龍頭企業規模資源優勢和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例如,中央企業陸續啟動融鏈共鏈行動;廣東在重點產業領域遴選重點國有企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龍頭企業。
二是重視產業生態構建。新質生產力培育對產業生態的構建需求極高。地方國資通過積極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深化改革,強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產業生態構建能力,為區域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例如,合肥國資以合肥產投、合肥建投和合肥興泰等國有資本投資平臺為抓手,完成了新型顯示、集成電路芯片、新能源汽車等重大產業培育,推動合肥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0年的23%提升到2020年的55%。
三是重視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例如山東國資近年來相繼出臺了《山東省國資委關于進一步推動省屬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大力支持省屬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的十條激勵措施》等文件,支持省屬企業圍繞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以掌控關鍵技術為導向提煉科研需求,協同攻關、共享資源,統籌安全與發展,攻克“卡脖子”技術,實現國際標準、專利突破,以支持省屬企業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
四是重視發揮國有資本撬動作用。針對新質生產力培育需求,地方國資通過成立產業基金、支持地方國企發展創投業務等方式,發揮國有資本撬動作用,以推動國有企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例如廣州國資近年來相繼出來,《廣州市國資委關于鼓勵市屬國有企業參與創業投資的若干意見》《廣州市國資委關于國有創業投資企業資產評估管理試點的實施意見》《廣州市國資委關于用好市屬國企投資基金支持我市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為市屬企業參與創業投資,支持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此外,2023年2月,廣州國資以廣州產投為主體,牽頭成立了2000億元母基金,以吸引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產業龍頭企業等產業發展核心要素匯聚廣州,引入并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和產業鏈關鍵項目快速落地,為廣州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