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5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農辦計財〔2025〕2號)要求,為更好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引導和撬動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匯聚,促進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5年繼續統籌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工作。為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貴州農業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設重點
2025年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瞄準農業全產業鏈開發為重點,統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任務資金,重點圍繞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聚焦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豬、淡水養殖、天然橡膠、棉花、食糖、乳制品、種業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品類。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兼顧帶農效果明顯的優勢特色農產品、新產業新業態。項目申報區域應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同時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農產品主產區等規劃以及農產品發展規劃布局,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邏輯。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強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引領帶動糧油等重點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注重延長產業鏈,提升倉儲冷鏈物流、產地加工設施、市場品牌銷售水平,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規范和引導社會投資有序參與項目建設,突出聯農帶農成效,細化實化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立足縣域,以規模種養為基礎,推進“生產+加工+科技”一體化發展,集聚現代要素和經營主體,加快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全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創新科技集成和聯農帶農機制,著力打造引領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和農業現代化的“引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應布局在縣域內,區域范圍涉及2個及以上鄉鎮,不得整縣或跨縣建設。
(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立足全省,聚焦一個優勢特色品種并突出重點縣市,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轉變為“大產業”,空間布局由“平面分散”轉變為“集群發展”,主體關系由“同質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打造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帶。所選產業應是省級政府確定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已列入省級“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優先支持范圍。主導產業省內全產業鏈產值應達到100億元及以上。
(三)農業產業強鎮。立足鄉鎮,發揮鄉鎮上聯城市、下接鄉村的紐帶作用,聚焦一個農業主導產業,推動產城融合、產村融合發展,打造綜合服務功能強、宜居宜業的鄉村產業融合綜合體。主導產業應明確為1個優勢明顯的農業產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產值應達到1億元(脫貧縣放寬至0.3億元),主導產業加工業產值與主導產業農業產值之比應大于1.6:1(脫貧縣不作要求)。每個縣年度推薦農業產業強鎮不超過1個,城關鎮、開發區、街道辦事處不得列入推薦范圍。
項目所選主導產業應發展基礎好、農民積極性高,且落實到具體品種類別,不得籠統按糧食、果蔬、畜禽、水產等綜合大類申報,休閑農業不得作為主導產業。近兩年發生重大農業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問題、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嚴重擠占挪用涉農資金等重大財政資金違紀違規事件,被省級及以上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或財政等部門通報的縣市,均不得納入申報范圍。

二、申報指標
(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申報指標2個,全部作為競爭遴選項目申報。請各市(州)從2025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儲備庫中擇優推薦1個申報,超額不予受理。
(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1.申報指標2個。2025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基礎性指標分配我省2個,全部作為競爭遴選項目申報。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有關要求,并結合各地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實際,項目應合理布局、適度集中,布局覆蓋區域不超過兩個地級市,有條件的可集中在一個地級市,其中,集中在一個地級市實施項目全產業鏈產值應達到100億元及以上,布局在兩個地級市實施項目全產業鏈產值之和應達到100億元及以上(原則上單個地級市全產業鏈產值不低于40億元)。當前仍在實施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不得申報。
2.續建指標3個。2022年貴州高原夏秋蔬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2022年貴州山地冬閑油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2023年貴州“黔六味”道地藥材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
(三)農業產業強鎮
申報指標8個,均為基礎性指標。從2025年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庫中擇優競爭8個作為基礎性指標推薦申報。
三、資金支持
對批準創建或建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中央財政分年分類給予獎補支持。
(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競爭遴選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原則上每個獎補資金總額1億元,按照批準建設、通過第一次績效評估和通過第二次績效評估分別獎補0.3億元、0.3億元、0.4億元。獎補資金主要支持現代化規模化種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智慧農業建設、產業鏈供應鏈完善提升、農產品認證與品牌培育、聯農帶農增收等方面。
(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通過競爭遴選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原則上每個獎補資金總額2億元,按照批準建設、通過第一次績效評估和通過第二次績效評估,分別獎補0.6億元、0.7億元、0.7億元。獎補資金主要支持主導產業全產業鏈建設,促進上中下游各環節橫向協同、縱向貫通、融合發展,重點圍繞種養生產、加工流通、品牌營銷、質量標準、科技服務、聯農帶農等環節領域,建強公共基礎設施、提升產業水平。支持的項目區域要合理確定在集群中的功能定位,促進各功能區合理布局、有效銜接,防止“小而全”或“各自為戰”。
(三)農業產業強鎮。通過審查的農業產業強鎮,原則上每個獎補資金總額1000萬元,按照批準建設、通過績效評估,分別獎補300萬元、700萬元。獎補資金主要支持發展鎮域主導產業關鍵薄弱環節,提升標準化種養、產地加工等設施裝備水平,打造鄉土特色品牌,拓展營銷渠道,促進轉型升級、做優做強;統籌培育發展一批產業強村,因地制宜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充分挖掘農業產業、鄉村資源、生態文化等多元價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各地可結合實際創新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通過收益分紅、股份合作、帶動就業等方式切實讓農民受益,切實發揮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帶動農民增收作用。積極創新方式,引導和撬動金融和社會投資參與建設,提高產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和競爭力。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不得“撒胡椒面”,不得搞平均分配;不得用于建設樓堂館所、市政道路、農村公路,不得用于一般性支出、列支管理費和項目咨詢、論證評審費,原則上不得用于購買一次性生產資料、建設旅游項目設施;不得用于“三?!焙驼畟鶆者€本付息。對擠占挪用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的,一經發現,以后年度不再安排資金支持,并予以通報。
四、申報評審
各市(州)應按照競爭擇優的原則確定申報項目,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將采取競爭遴選的方式推薦上報。
(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5年納入儲備庫管理的項目,由縣級人民政府向所在市(州)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提出建設申請,經市(州)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審核遴選后,報省農業農村廳。
(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25年新申報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由省級組織申報,相關縣級農業農村局組織申報主體按照要求申報,經縣級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所在市(州)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提出創建申請,經市(州)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審核遴選后報省農業農村廳。2022年貴州高原夏秋蔬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2022年貴州山地冬閑油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2023年貴州“黔六味”道地藥材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相關縣級農業農村局組織申報主體按照要求申報,經縣級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所在市(州)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提出申請,經市(州)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審核遴選后報省農業農村廳。
(三)農業產業強鎮。2025年納入儲備庫管理的項目,由縣級人民政府向所在市(州)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提出創建申請,經市(州)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審核遴選后,報省農業農村廳。經省級推薦的項目,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抽取50%左右比例的項目采取答辯等方式進行復核。
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組織開展2025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評審、擇優遴選并報請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向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呈文申報。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積極謀劃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省級將統籌項目申報和建設管理,建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庫。
(二)按時報送材料。請各市(州)按照上報要求,于2025年3月6日前將申報材料(蓋章紙質材料一式四份、蓋章PDF版、Word電子版)一并報送省農業農村廳,超期不予受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分項材料包括產業園建設方案、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方案、產業園建設基本情況表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分項材料包括產業集群建設方案、主導產業基本情況表、項目建設縣(市、區)基本情況表、資金使用分配表以及2022年和2023年批準建設、2025年延續支持的產業集群續建方案等;農業產業強鎮分項材料包括建設申報表、建設方案和相關附件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