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吉林省發展特點分析,論述了田園綜合體的發展類型模式,并展望集鄉村社區養老生活、農耕勞作體驗、休閑觀光、綠色飲食養生于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系。
1 吉林省田園綜合體發展特點分析
吉林省為我國主要糧食產區和商品糧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農業大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占有一定的戰略地位。吉林省位于東北中部,屬溫帶季風氣候,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如霧凇之都吉林市、人參之鄉撫松、松原查干湖、長白山天池均為人們心中的旅游勝地。田園綜合體是結合多種元素的高度綜合關聯布局,具有較高的前瞻性和可行性,需要堅決執行規劃為先。田園綜合體需找到吉林省精確定位,有機統一不同地區人文和自然美,全面融入鄉村百姓的生活生產,進而提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吉林省構建田園綜合體應從特色農產品和現代農業休閑觀光體系入手,以獨特的地域農業田園資源為基礎,融入現代化農業科技元素來提高農副產品輸出的質量,從而開展體驗、創意和循環農業。
吉林省正處在重大政策機遇調整時期,具有較強商業價值的田園綜合體模式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及廣闊前景,有助于提升地方土特品牌效應,利用開發鄉村旅游,挖掘傳承民俗文化,使廣大農戶創業增收,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下的新農村發展[3]。
2 吉林省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
2. 1 田園養生模式
天然原始的生態中沒有單一品種大范圍的種植,然而由于人們的欲望增加、生產無節制性、消費的浪費性、對資源匱乏產生的恐懼性,迫使農戶大面積的連年耕種單一作物,如此年復一年的種植方式嚴重破壞了自然平衡。近年來,人們為了追求永恒的平衡體理念,陸續開始嘗試從都市物資現狀出發去改善鄉村供給和可持續的發展形式,進而尋求彼此間相互融合協調。從農產品安全的角度出發,改變原有觀念,通過讓都市人們體驗原始的農耕古老文化,產生對土地的敬畏共鳴之感; 都市人在閑暇時間利用租賃農場形式進行修身養性[4]。
所有參與者親手生產、種植、收獲,在《綠色公約》約束下的土地經過若干年的凈化,不施用化肥農藥,生產綠色作物。通過視覺上山水和農作物等和諧的風光景觀給予人們美好的享受,從而遠離都市的喧囂放松心靈,沉淀心中的浮躁,達到治療保健和養生的目的。鄉村人們生活習慣以及人文民俗活動資源都可以成為養生的根基,使人們融入到多姿多彩的民俗藝術中,進一步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文化傳承與田園養生雙贏。
2. 2 田園養老模式
傳統的養老模式存在很多缺點,尤其是城市養老房地產化趨勢是一個較大的難點,并且其公益化需求特點也抑制了資本收益。新型的養老行業體系鼓勵著商業資本的進入,不但滿足了中老年人回歸田園鄉村的需要,并且充分利用了大量的空閑鄉村資源。保健服務公司的資本介入鄉村田園建設,由他們提供先進的醫療團隊,規劃建立一些養老機構,布局養老管理模式。采用大型云計算快速傳輸數據實時監控機構內養老者身體信息,由組建的護士團隊來維護全部入住中心客戶的日常身體健康。
全省需要細分成不同區域類型的養老市場,解決不同城市型老年人群( 主要針對年齡段在六十到七十五歲之間) 的健康減壓延壽需求。由于他們需要較多的鄰里之間溝通交流藝術文化,也具有較多的觀光游覽特性[5]。基地社區組織引導社區、家庭、個人等多方共同參與其中,依靠天然景觀和休閑農業產業體系,形成一種安全綠色的享受晚年理念。針對田園養老的模式特點,以奉養老人為核心的休閑農業,融合康健運動、醫療護理、文化娛樂、觀光體驗等產業,打造“衣、食、住、行、用、醫、娛”全方位養老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
2. 3 優勢片區開發模式
以政府為主引導相關企業作為修建綜合體基礎設施的主要投入方,根據各地優勢結合鄉村需求市場,連片集中開發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及觀光項目。這種開拓方式主要依托于優美的自然鄉村風光、舒暢的怡人清爽氣候、獨具特色的養生地熱溫泉、綠色環保的生態體系,輔助結合鄉村民俗文化,為城鎮居民提供娛樂、餐飲、健身、養生等休閑度假服務[6]。主要涵蓋休閑度假村、鄉村酒店及酒莊農莊等,為人們提供參觀、休閑與娛樂園區場所。例如弗雷斯諾農業旅游區,是葡萄種植園及產業基地,輔以廣受都市家庭歡迎的觀賞園區、果蔬集市、種植園等。
2. 4 產業帶動模式
田園綜合體以多種經營方式起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環境,從農業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入手,走新型產業化經營道路。逐步擴大經營規模,發展一鄉多業、一村多品,提升農產品檔次,組織產業群、產業鏈,形成區域性特色主導產業和拳頭特色農產品的新農業模式,形成自身特有品牌[7]。以綠色、有機、休閑農業為平臺,吸引人們購買消費,從而拉動地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消費者在旅游觀光、餐飲的同時,還可以購買名優土特產品,一舉多得。例如可以把以作物種植為主題的大田、果蔬大棚等農業生態旅游推向市場,以農產品為核心,帶動園區培育種植的關鍵技術學習、農作物產品品嘗環節、工廠的加工包裝參觀等觀光休閑產業消費。如此不僅能夠打通農產品銷售環節,也盤活了資產流通,帶動了本地農副產業的高速持續發展。如普羅旺斯是鄉村度假勝地,著名的薰衣草是本區域的特色產品,不僅吸引各地的人們來觀光旅游去欣賞美麗的薰衣草花海,還銷售若干特色系列產品———橄欖油、松露、葡萄酒,而且當地連續組織舉辦多場次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營造濃厚的節日氣氛和藝術氛圍。
2. 5 科普教育模式
田園農業園區教育基地可分為農業博覽園、科學技術教育基地、青少年農業教育基地等幾個類型。需要將各地的農業科技園區作為銜接教科研單位項目的科研成果展示基地與實際生產應用推廣的重要環節,為科研成果推廣示范和產業成果孵化提供可實施的地點[8]。目前吉林省一些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為科學教研單位項目的孵化提供了基本平臺,種植研發優質農產品進行展示、加工和銷售等,較好地推進了項目成果的轉化、應用和推廣。
2. 6 民俗風情旅游模式
民俗風情旅游模式是以風土人情文化、鄉村民俗為旅游的吸引點,主要有農耕、鄉土、民俗、民族文化等幾個類型,陸續舉辦農業耕作展示、風俗時節時令、民間技藝技巧、民族歌曲舞蹈等休閑旅游項目,進而增加鄉村旅游的文化特色內涵[9]。可學習“合掌村”田園綜合體的發展之路,研究開發出獨特的鄉土文化保護舉措,在文化遺產沿襲維護和傳播繼承上具有較高水平。
3 展 望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田園綜合體系,除了物質空間上的概念建設,還需要構建一種建立在產業模式基礎上的包括農業、商業、人口等較多因素的綜合服務系統。田園綜合體,是以老年人安享晚年養老、中老年人放松養生、青少年親近自然教育、鄉村家庭旅居度假為一體的創新模式[10]。通過打造生態綠色環保的鄉村田園生活,協調人與自然、實現“我為他人,人人為我”的健康和諧生活,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新健康生活方式。
隨著近年來鄉村旅游火爆以及老齡化情況日趨嚴重,利用吉林省自然鄉村的獨特養生環境和富有鄉韻的人文基礎,與生態綠色休閑、農業特色旅游、森林溫泉度假等相結合,構建集鄉村生態休閑、農耕勞動生活、田園健康綠色養生、鄉村社區服務體驗于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模式。田園綜合體作為“逆城市化”的典范,將成為都市人群的聚集地[11]。傳統的國人“鄉村田園”情愫,也將吸引更多的城鎮居民回歸大自然的懷抱,選擇居住在鄉村地帶。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吉林省需要投入更多力量來建設生活場景、內容、人文和品質內涵較高的特色田園綜合體。(作者:張振宇、陳殿元‘黨姝’劉明、吳迪)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