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城鎮轉移,一些曾經熱鬧的村落人去屋空。
自然資源部的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16年,全國農村常住人口減少1.6億人,按照“十三五”規劃,未來兩年還將有1億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這意味著,伴隨著農村人口的轉移,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空心村”出現。
這些“空心村”何去何從?閑置荒廢的土地和房產資源如何利用?
今年初,我省將香河縣、遷安市、涉縣、懷來縣確認為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化示范樣板,希望從試點中找到出路。
試點工作進行的如何?記者選取遷安進行了走訪調查。
就地改造休閑鄉村
8月10日,遷安市民張靜再次來到建昌營鎮河流口村,她在村里租下的兩處舊農宅,正在進行裝修收尾。
這是個典型的冀北山村。四面環山,長城從山脊上蜿蜒而過,村落間植被茂密,灰瓦屋頂掩映其中。
沿著村莊所在的這趟溝,路已經修得非常好,水泥路面直接通到路邊農戶院門。不過,與整齊光潔的路面形成反差的,是路邊稍顯老舊的農宅和冷冷清清的人氣。記者在村道上走了一圈兒,竟沒見到一位村民。
河流口村黨支部書記沈軍告訴記者,全村118戶450人,村里山場面積5000畝,但人均耕地少,各家各戶的壯勞力,基本上都在外打工。
遷安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村民在外打工收入高,年頭久了,不少常年外出的村民就在市里定居,家里的老屋慢慢閑置。
此外,因交通不便,村東水庫上方原分散居住的40余農戶,絕大多數已經搬遷下山居住。
在外出務工的村民眼里,家里的閑置老屋成了雞肋,翻蓋新房沒人住,就這么扔著又年久失修。可在張靜眼里,2016年就被評為河北省美麗鄉村的河流口,卻是一個“世外桃源”。
張靜租下的兩處舊宅,正在村東水庫的上方,半山腰處。幾棵參天老樹綠蔭如蓋,幾間古樸的農宅透著濃濃的鄉土氣息。今年春節后,張靜在這里轉了幾圈,立即決定把宅子租了下來。
此后的幾個月,張靜按照自己的設計,將兩個農家院落重新改造,庭院里種上花草蔬菜,室內開辟成書畫室、茶室和起居室。平時沒事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在小院里談天說地,寫寫畫畫。
村民出租舊宅,也得到了沈軍和村黨支部的支持。
選擇綠道沿線和景區景點周邊宅基地空置率較高的特色保留村莊,實施就地改造,打造精品休閑鄉村,正是遷安“空心村”治理的試點措施之一。
今年初,我省將香河縣、遷安市、涉縣、懷來縣確認為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化示范樣板,遷安“空心村”治理試點工作隨即全面展開。
遷安市委農工委副書記滕桂民是“空心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副主任,也是推進小組的組長。滕桂民介紹說,試點工作之初,遷安市先行對農村宅基地情況進行統計摸底,連續5次對“空心村”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準確掌握了農村宅基地空置情況,并將空置宅基地名單落實到戶,逐村建立了臺賬。
截至目前,遷安全市19個鎮鄉534個行政村,除整村拆清、遷入城區或社區的35個村外,現有院落式住宅村莊總數499個,共有農宅20.3萬處,空閑宅基地8138戶,其中坍塌無法居住645戶,未坍塌長期無人居住5995戶,空閑宅基地未建房1498戶,所有村莊空置率均在20%以下。
從數字上看,遷安農村“空心化”并不嚴重。滕桂民認為,主要原因是逆城鎮化、向農村回流現象逐步升溫,短期居住呈增多趨勢。
全市10多萬進城或進社區的農村人口,就業全部在遷安本地,多數在農村持有院落式住宅,隨著收入提高特別是預期收入的持續穩定,這些人對老家房屋基本都進行了翻建,周日或假期偶爾回老家度假式短時間居住。
但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的大背景之下,遷安仍根據自身特點,提出了“空心村”治理工作的目標。
今年,根據城鄉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宅基地空置狀況,遷安要先區分不同村莊類型,探索不同模式的“空心村”治理試點。2019年在試點村莊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在農村普遍開展“空心村”治理工作,每個鎮鄉至少打造1個示范點。通過三年努力,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空心村”治理任務,形成“空心村”治理長效機制。
滕桂民介紹說,遷安“空心村”治理的一個基本原則是,試點先行,一村一策,循序漸進。堅持“先易后難、典型引路”方法,因地制宜確定治理方式,結合新農村和新型社區建設、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礦山生態治理,探索不同模式的治理路徑,堅持一村一策,不套用一個模式,不搞“一刀切”。
像河流口村這樣的綠道沿線和景區景點周邊宅基地空置率較高的特色保留村莊,非常適合實施就地改造,開展農宅出租或打造精品休閑鄉村。
這一模式,在蔡園鎮靈山村更加典型。
靈山村全村158戶500多口人,村情與河流口村相差無幾。不過,靈山村擁有一個AA級景區——靈山白塔寺景區,這里也是遠近聞名的佛禪文化勝地。
靈山村黨支部書記李銀福說,他們計劃對閑置宅基地和房屋進行開發利用,以農宅合作社形式,大力發展民宿庭院旅游經濟體、精品農家餐和素餐等全新業態,把靈山村打造成一個禪意鄉村。
整體遷入新型社區
這幾天,楊店子鎮新民居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毛永寬,正忙著搬遷灣子村剩余全部宅基地、大張莊村部分街區的各項準備工作。
按照遷安市和楊店子鎮的總體規劃,鎮上整體拆遷的劉東莊村、朱官營村,部分拆遷的車轅寨村、蠶姑廟村、大張莊村、灣子村、韓官營村、上午村等8個村4000多戶,未來都將統一住進濱河社區、灣子社區、右岸嘉苑社區。
這是遷安“空心村”治理的另外一種模式。選擇城區、園區規劃范圍內宅基地空置率較高的撤并村莊,實施“拆、遷、并”,整體遷入城區或社區。
滕桂民介紹說,目前,楊店子鎮、遷安鎮、馬蘭莊鎮在已搬遷村莊基礎上,通過建立宅基地拆遷安置補償政策,對條件成熟村莊實施拆遷,騰出建設用地用于支持項目建設,徹底消除“空心村”。
8月11日,在濱河社區,記者已看不到任何“空心村”的影子,整個社區的公共服務設施齊備,與城里的社區別無二致。
毛永寬說,楊店子鎮毗鄰首鋼遷鋼,處于遷安市西部工業區核心位置。近年來,隨著西部工業區的加快建設和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周邊村的生活環境受到一定影響。為此,鎮里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下決心將這些村進行異地搬遷,統一建設新型社區。
截至目前,濱河社區內的中心幼兒園、九年一貫制學校已經投入使用。164棟住宅樓全部達到入住條件,現已安置返遷居民5805戶。
與此同時,異地搬遷建設新型社區,置換建設用地,濱河新區項目搬遷的7個村原址占地3100多畝,統一安置后,僅用地1172畝,置換出建設用地2000多畝,有效破解了項目用地短缺的難題。
將農民的宅基地置換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農民的權益又是如何保障的?
西里鋪社區早在2012年就已經安置5個村整體搬遷的2688戶8975人,拆遷宅基地2773處,村址面積2632畝。集中安置后,節約建設用地1900多畝,實現了土地的集約節約利用。
西里鋪社區給出的安置政策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認可:對每個標準院套無償安置210平方米樓房,對地上房屋及附屬物按評估價給予貨幣補償,對村集體按照村莊人口每人2平方米的標準給予商業面積補償。
此外,拆遷后,村民遷入社區或城區居住,對原有承包地,鼓勵村集體統一流轉,徹底解決農民居住社區化后,耕種和農具、糧食存放不便等實際問題。
綜合治理分散退出
并不是所有村莊都適合異地搬遷安置,對于中心村(社區)周邊空置率一般的村莊,遷安采取實施土地整治的方式推進“空心村”治理,探索宅基地退出機制。
8月11日,在遷安楊店子鎮高引鋪村,黨支部書記高玉雙正在“繡娘手工坊”里查看繡娘們傳統土布紡織的進度。
為促進當地婦女就業創業,2017年9月,高引鋪村注冊成立了村集體控股、全民參股的“繡娘手工坊”,讓村里的婦女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來廠里或在家里使用傳統方法紡織土布,制作床上用品、圍巾、箱包等,產品俏銷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帶動全村410個家庭增收。
“繡娘手工坊”正是高引鋪村將閑置宅基地、空閑地進行綜合整治后統一利用,發展農民參股集體經濟的項目之一。
高引鋪村410戶1650口人,占地面積1925畝,閑置農宅69處。對這個既不臨近工業區,又沒有旅游特色資源的小村莊來說,如何盤活這些閑置農宅,把村莊邊角隙地和廢棄坑塘等空閑地利用好,是擺在高玉雙面前的最大難題。
“我們的思路,就是要利用這些資源,壯大集體經濟,不斷尋找開發新的項目。”高玉雙多年的經商經歷,讓她具備敏銳的市場嗅覺。
高引鋪村有傳統的土布紡織技藝,高玉雙經過多方考察,率先在村里上了一個“紡織文化體驗園”項目。對全村2200畝村域面積進行整體規劃,準備利用三到五年時間,分五個板塊打造集休閑旅游、觀光體驗、購物餐飲、生產采摘為一體的體驗園。
“繡娘”王洋是嫁到高引鋪的媳婦,按照當地傳統,家庭婦女外出打工的不多,如今有了“繡娘手工坊”,王洋一身的紡織技藝有了用武之地。
在高引鋪村,對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分散戶,根據退出宅基地面積給予一次性貨幣補償;對年久失修或已坍塌,農民又不愿退出和開發利用的合法宅基地,按照權屬不變、用時歸還的原則,進行整理美化,建設小廣場、小游園、小果園、小菜園等微田園和休閑地;對違規占用村內公共場所的院外廁所、小菜園、墻外墻、建筑材料堆積點等臨時建筑一律拆除;對村莊邊角隙地和廢棄坑塘等空閑地,一律收歸村集體,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綠化美化,建設成為供村民休閑的綠地游園或健身活動廣場。
昔日人氣低迷的“空心村”,如今已變身游人如織的新農村。
遷安的礦產曾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但礦業開采帶來的生態壓力近幾年集中顯現,因環境破壞導致人口流出形成的“空心村”越來越多。
為此,遷安選擇礦區周邊空置率較高的村莊,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打造田園綜合體。發揮當地民營資本雄厚的優勢,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引導礦山企業對礦山、林田、村莊進行統一規劃整治,促進礦山修復、生態農業、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具有休閑娛樂、科普教育、農耕文化體驗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