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紡織服飾產業是中南地區最大的服飾產業集群,是湖南省重點培育產業、中國動力谷“3+5+2”產業體系之一。經過 30 余年的發展,到 2020 年,全產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已具備推進服飾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良好基礎。同時,第四輪的產業轉移正在啟動,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是轉移重點,株洲蘆淞區具備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特別是廣州地區服飾產業轉移的重要機會。
株洲市白關服飾小鎮產業發展路徑:通過塑造產業核心,延展產業極核,強化配套支撐三個路徑來指導產業健康發展。
1、塑造產業核心
以白關服飾小鎮為載體,以集群化發展為方向,構建以服飾加工為主的產業鏈發展。
①強化小鎮主導功能——服飾加工制造,主要包括成衣生產與配件生產兩種類型。不包括面輔料的生產與制造及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洗水加工等類型。成衣生產,引進全球知名成衣生產廠商,同時積極聯絡并培育本土企業,打造時尚服飾成衣生產基地,作為園區的主導產業,未來將承擔聯系上下游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主要載體項目為各類成衣生產廠、工坊,引進品牌二狼狐軒、護島寶貝、尚都比拉等。配件生產根據成衣設計所需配件、貼畫、裝飾需求進行訂單式生產,是園區時尚元素生產基礎,通過配件的創意設計和植入,展現園區的時尚品位。主要載體項目為各類服裝裝飾、貼畫、配件生產廠,引進品牌眾智匯科、正楷彩印等。小鎮規劃布局二狼狐軒服飾產業園、新蘆淞(白關)國際服飾產業園創業園以及其他國際服飾產業園區。
②引進服飾設計研發等特色功能。主要從面輔料市場、人才培訓、研發設計三方面拓展產業鏈。面輔料重點引進擁有新材料新技術的面輔料生產企業和大型綜合性面輔料市場,為園區服飾加工企業提供原材料交易場所,主要載體項目為面輔料批發市場,引進品牌意法商業集團、錦藝集團、廣州中大、浙江柯橋等。人才培訓方面,與北京服裝學院、湖南工程學院紡織服飾學院、湖南工業大學服裝學院合作,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打造專家工作室、學生實訓基地、成果轉化基地等。組建株洲紡織服飾和新媒體運營學院、株洲服飾直播帶貨基地。小鎮建設株洲服飾學院作為服飾產學研基地。同時依托高校、專家、設計師資源,成立設計師共享平臺,提升時尚服飾產業的創意設計,強化服飾研發設計引領作用。規劃設計師品牌生產基地,打造湖南新素白等獨立設計師品牌。
?、酆粚嵎椛藤Q物流等基礎功能。在商貿流通、電商平臺、物流配送等方面完善產業鏈配套。在小鎮園區規劃全球服飾訂單服務平臺(中心)。以新蘆淞集團為主體,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建設“全球服飾訂單服務平臺(中心)”,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商貿流通平臺,鏈接全球。通過引入各類電商公司,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電商服務平臺,打造直播電商新內容綜合體產業園區,拓展時尚服飾小鎮的銷售渠道,進一步提升小鎮競爭力。隨著蘆淞大美物流產業園等的興建,株洲長期以來的紡織服飾物流正逐步由松散、凌亂走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轉變。規劃的小鎮物流中心也將為白關服飾小鎮現代化物流體系構建提供了有力支撐。
2、延伸產業極核
服飾小鎮在產業鏈延伸上形成以會展博覽為引領,以文化創意為特色,以文化旅游為支撐,構建博覽+創意+旅游的全口徑服飾支撐產業鏈。
?、贂共┯[引領。
以服飾產業為主導,建立服飾百科全書、園區企業發展歷程、園區人文歷史發展等主題博物館,強化服飾小鎮的對外形象展示和宣傳窗口。規劃項目有服飾博物館、企業博物館、人文歷史博物館等。以小鎮主管單位和新蘆淞集團為主體,依托規劃中的會議會展中心,引進服飾類會展,同時舉辦和引進各類中高端交流會議論壇,進一步提升服飾小鎮影響力,并不斷完善時尚服飾品牌評估、中高端服飾產品交易等功能。支持開展品牌評價研究,每年舉辦一次省服飾博覽會,每兩年開展一次“十大自主服裝品牌”評選活動。
?、谖幕瘎撘馑茉?。
小鎮通過打造文創加工、文創街區、文創教育等產業類型,通過文創力量為白關服飾小鎮助力。文創加工主要以服飾文化創意加工為主導,積極引進青年設計師、本土服飾設計大師開展各類服飾文化創意類加工、設計。打造本土服飾工坊、大師工坊等項目。以白關時尚藝術街區為主體,通過建設藝術街區、策劃服飾主題文化演藝活動,營造文化創意氛圍濃厚的服飾小鎮主題街區,同時沿街區植入服飾展示櫥窗,強化服飾主題元素。依托株洲服裝學院,開展服飾設計、加工類職業教育,同時通過人才梯度的培養,培育藝術創作工作室、教育工作室以及服飾類教育產業。
③文化旅游支撐。
以服飾為景觀元素,建設服飾主題公園,同時策劃月月服飾巡展,增強民眾的認知和白關服飾小鎮的對外展示形象。以白關時尚藝術街區為主體,植入白關服飾小鎮本土品牌的時尚服飾購物、服飾主題周邊購物以及場景消費。依托白關服飾小鎮綠環,建設服飾主題綠道觀光環,串聯各主題板塊,包括加工、創意設計、主題街區、文化公園等。打造白關服飾小鎮服飾工業旅游線路,承接小鎮被側大京風景名勝區游客資源。
3、強化配套支撐
強化配套支撐,主要包括實施園區智慧化、產業品牌化、發展新型化、配套完善化四大配套支撐。
①園區智慧化。
打造智慧型全產業鏈示范園區。積極推進園區智慧能源系統、安防系統、物聯網、服飾大數據平臺和智慧園區平臺建設,以“創新平臺+技術支撐+創新企業+場景體驗”的模式,推進園區生產、管理智能化、智慧化發展。加快智能制造,打造示范性智能制造企業。發揮智能制造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新技術與制造融合創新發展,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工廠、數字化車間和共享車間。加強紡織智能化裝備推廣應用,運用信息技術、現代設計方法、標準技術、敏捷制造及柔性制造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通過組織結構和制造過程再造,實現個性化定制的規模化發展,推動服飾產業向綠色低碳、智能化、智慧化、體驗化和柔性化等方向發展。
②產業品牌化。
塑造區域品牌。以市政府名義主導“蘆淞服飾”申報“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打造“品牌價值共同體”(包含白關服飾產業園品牌)。培育本土原創品牌。鼓勵企業品牌化經營,重點培育本土自主服飾品牌,形成高端品牌、大眾品牌、快時尚品牌共同發展,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市場需求。培育設計師品牌。加強與衣全球等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團隊及公司的對接,實現設計師品牌與企業品牌的互動,培養包慧婷等一批富有個性特征的、堅持原創性和不可復制性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③發展新型化。
引進新材料。承接和引進蜘蛛絲纖維、石墨烯材料、金屬納米材料、生物膜材料、“形狀記憶”材料等質量高、性能好、健康舒適的新型服飾材料及其生產項目。引進新功能。推動服裝與新技術融合創新,發展免洗免燙、防水透濕等功能性產品,滿足服裝的功能化需求。關注電子智能元器件與服裝的“封裝”技術,鼓勵服裝企業與通訊、醫療等領域跨界融合,發展智能服裝產品。引進新模式。借力“互聯網+”,積極探索眾創、眾包等新模式,發展創客經濟。
?、芘涮淄晟苹?。
提升企業經營能力。加強企業管理隊伍建設。推動產鎮融合深度發展。完善生活配套、完善基礎配套、推進鎮區有機更新,推進生活區、社區服務區和生產區的協調發展,實現產鎮融合、園城一體。突出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推動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合作平臺建設,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的專家工作室、學生實訓基地、成果轉化基地等。加快組建株洲紡織服飾和新媒體運營學院、株洲服飾直播帶貨基地等,依托其培養一批適應新形勢、新需求、新技術、新業態的復合型高端人才。

圖 3 白關服飾小鎮規劃總圖
結論
一個傳統的產業聚集區在決定其產業升級與轉型方向及路徑時應當充分結合所在地的地方特性,針對白關服飾小鎮所面臨的產業生產模式傳統、缺乏創新人才、品牌附加值低等問題,政府應深入了解服飾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需求,制定相應的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助推白關服飾小鎮乃至株洲整個服飾產業的升級與轉型。(作者: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