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26日,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受邀在英中貿易協會發表了題為《全面解讀上海自貿區》的演講,英中貿易協會是英國政府和工商界共同支持的非盈利性對華貿易促進機構,接受英國政府指導。此外,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李克強、溫家寶、王岐山都曾先后在英中貿易協會發表演講。
今天來看上海自由貿易區仍有借鑒意義,以下是演講全文摘要:
尊敬的各位來賓,
先生們、女士們、朋友們:
感謝英中貿易協會的邀請,我來就上海自貿區等發表演講和進行深入的宏觀、微觀層面的解讀。多年來,我本人以一個獨立學者的客觀立場,致力于對中國經濟發展、運行和監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進行客觀調查研究,為監管決策提供獨立咨詢意見。謝謝關注。
自貿區一年總結
上海自貿區掛牌至今,在對外開放、金融創新等領域都有了不小的進步,在全球貿易競爭、新一輪游戲規則的背景下,上海自貿區在改革和開放中扮演著橋頭堡的作用,中央高層意在通過上海自由貿易區規則來帶動、映射到整個中國制造和服務業。如果試驗成功,整個中國經濟將會全面對接。在全球貿易競爭、新一輪游戲規則的背景下,上海自貿區這一年來,在資本市場開放、負面清單管理、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實際上,高層推進建設上海自貿區的目的,并不是對保稅區傳統優惠政策的技術性升級,而是對現行貿易、投資、金融和行政制度深度改革的試驗場。在這樣的改革創新勢頭之下,“自貿區有大未來”。
對當下的自貿區來講,自貿區的首要任務是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盡快拿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并吸引國內國際金融機構、期貨機構進入上海地區證券、期貨交易場所交易,以提升各方面綜合影響力,實現建成“全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度最高的試驗田”的目標,進而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對比:粵港澳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和粵港澳自貿區相比,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深圳的目標永遠都是香港,上海的目標永遠都是全世界,這是一開始的差別。再者,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兩家自貿區同屬于新一輪改革開放整體布局的戰略安排,如上海自貿區突出規則體系的構建,深圳前海則突出粵港開放。但是,從媒體關注度和熱度來講,上海自貿區被打上了李克強總理的烙印,更像是總理戰略,而習總書記視察前海的指示精神卻沒有得到廣泛宣傳,這是一個敗筆。
深圳前海自貿區只有15平方公里,面積太小,并不能夠與上海自貿區開展直接交鋒,當下唯一能夠與上海自貿區競爭的是或年底即將獲批的粵港澳自貿區。不管是從面積上來講還是從優勢來講,粵港澳自貿區因地理優勢令本港企業更感熟悉,它對港商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因為不少港商已在珠三角成立了工廠,若將來粵港澳自貿區可輻射全國,只要在珠三角工廠附近再設辦公室便可成事,不必走到上海這么遠。
成果和不足
近一年來,上海自貿區雖然總體進展緩慢,但是亮點頻現,具體來講,主要有四大亮點:
一是縮減負面清單,未來還會繼續縮減,體現中央推動改革的決心。二是規范工商登記,使得工商注冊更加便利,降低了企業設立的資金成本。三是單一窗口建設,這是改革創新由局部的點走向面的典型。四是納入跨境電商,代表性案例就是亞馬遜正式落戶自貿區。
李克強總理在視察上海自貿區時曾表示,自貿區有大未來,上海有大未來,話語中充滿了對自貿區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改革的決心。上海自由貿易區未來的創新發展主要集中在資本市場,重點和關鍵主要是金融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上海會在區內先行先試,待時機成熟后再推廣擴大。今年自貿區在金融改革方面將會涌現更多亮點。
除上海自貿區外,近期天津、安徽等地都傳來申報自貿區的聲音,特別是天津被認為很有可能申報成功。在成立之初,高層留給上海自貿區的是一年的窗口期,一年后上海需要推廣自貿區的經驗。目前來看,上海自貿區的部分經驗已惠及天津、安徽等地,全國多地都希望復制自貿區模式。從各地政府層面來講,積極研究上海自貿區的政策經驗,只是為了復制這一模式。但是,從上海自貿區一周年的發展的情況綜合來看,上海自貿區對天津、安徽的影響力很有限,對兩地企業的吸引力也不是太大。目前自貿區本身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未能夠形成輻射效應和集聚作用,現在談自貿區擴圍為時尚早。
目前,按照官方說法,自貿區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已多達36條,主要集中在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和服務業的擴大開放等方面。目前還在不斷增多中,不止36條,增加的內容集中在制度創新,主要涉及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同時,自貿區示范效應作用顯著,已有13個改革事項全國推廣,如今年3月1日起上海自貿區實行的企業注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制度,已成功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和應用。此外,在自貿區以外推行的還包括負面清單制度、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放開、企業年檢改年報公示、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跨境人民幣業務等。
接著,再說下上海自貿區存在的問題,成績和不足。成績方面效果顯著,一是從上海市政府到中央,在這一年里對上海自貿區的總體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二是上海自貿區從靠國家強力推動到不斷沖破利益藩籬的束縛,是在摸著石頭去創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非常難能可貴。三是上海自貿區設立黃金國際板、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網上跨境消費平臺等,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遺憾之處就在于,一是對上海自貿區副主
任戴海波的免職是對自貿區建設的一個打擊。二,金融領域改革的不足:比如自貿區內的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放松資本管制、負面清單還很冗長。三是中央的金融開放改革的配套政策及措施還未到位。
本月底,上海自貿區將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對外公布自貿區一周年來的運營報告和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清單,可以留意。
相較于取得成果,上海自貿區這一年總體而言進展還是稍顯緩慢,特別是在金融領域,上海自貿區在政策層面存在不足,部分中央的金融開放、改革的配套政策及措施沒有落實到位,上海及上海自貿區方面需要謹防改革創新上的被動等待,傳統體制機制的東西就會乘虛而入進入上海自貿區,讓改革放緩腳步。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自貿區改革政策發揮優勢所需的時間要比預期長。但是,上海自貿區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從上層制度框架設計到中層細則出臺再到落地實施的一系列改革創新勢頭很迅猛,自貿區一定會有大未來!
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宋清輝,知名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