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規劃依據,具有引領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編制的作用,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規劃實施的平臺和手段,有助于推動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各項目的落地和實施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實施方案的編制需強化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依據,按照“土地整治 +”的理念,編制方案 。而試點鄉鎮在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時,需明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整治區域、主要內容、空間布局等。通過協調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工作的基礎上實現鎮(鄉)全域全要素的統一管控。
在四川省“四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應強化以規劃選址思維為引,整治底線思維為基,從提高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用地需求的合理性出發,落實將整治任務布局(整治“一張圖”)納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整治修復專章,明確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的三年計劃導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近期建設規劃,通過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這一法定化平臺促進各類整治任務的落地實施。
為進一步提高四川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實施方案與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的可操作性,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和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的相關要求,從工作模式、投資運營、方案評估三方面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建立項目策劃、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綜合治理、后期管護的“縱向一體化”的工作模式
基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綜合治理”的工作要求,增加項目策劃、后期管護環節,構建“縱向一體化”的工作模式,以提高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市場前瞻力和公眾參與。
從市場運營角度出發,對鎮(鄉)國土空間規劃中各類項目進行市場分析、目標定位分析、投資環境分析、建設運營預判等策劃活動,避免“過空、過大”的項目安排,導致產業項目后期運營脫離市場而停滯,同時為社會資本的進入提供一定的空間,著力破除融資難的問題。
后期管護,主要指提高村民小組及當地村民的公眾參與,支持當地村民參與規劃設計、工程施工以及以村、組為主體的公用工程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維護管理,增加村民就業途徑,提高村民收入,實現人、地、產、錢、體制、機制的合理運轉。(見圖 2)
圖 2 縱向一體化流程圖
(二)以EOD模式提高生態修復項目的生存能力
傳統的土地整理多以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交易、建設用地指標置換形成的收益以實現項目的投入、產出平衡。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則包含了大量的公益性強、收益性差的生態修復項目。針對此類項目急需開發新的投融資渠道,以保證項目的實施。EOD 模式則是通過生態網絡建設、環境修復、基礎設施配套以及產業配套建設促使區域及周邊的土地升值,并為產業引入和人口流入提供良好的生態基底。
同時基于各類整治項目的效益點不同,可將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修復項目與收益較好的產業項目一體化實施,以“套餐式”管理的方式,“肥瘦搭配”組合開發,實現產業項目收益補貼生態環境治理投入,平衡投入、產出,提高生態修復項目的生存能力,最終實現生態建設、經濟發展、社會生活三者協調發展。
(三)建立試點項目后評價制度
四川各地鄉村地形地貌差異大、基礎本底不同,在全面推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時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注意地域的多樣性、差異性、區域性。試點實施方案的編制應當具有一定創新性、實用性、綜合性和動態性,基于此可在試點實施方案編制時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來審視方案的編制,尋找可能導致項目“不可行”的因素,形成完善的后評價制度,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引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投資管理和決策,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其重點如下:
1. 以前期決策(策劃 + 規劃 + 實施方案)、建設準備、建設實施、投產運營四個階段重點總結、分析、評價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兼顧總結、分析和評價經營管理狀況。
2.重視事中評價、中間評價或階段性評價的作用,便于及時了解、改正整治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減少項目建設實施后期的偏差。
3.在全省形成一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鎮(鄉)國土空間總體劃典范,為全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鎮(鄉)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積累經驗。(作者:鄧斌 鄧霜嶺 李鋒)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蛻舯椴既珖鞯兀〗浭稚享椖?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