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極為重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關注的重要地區。鄉村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及動力來源,解決鄉村經濟發展難題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探索了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模式,為新時代鄉村發展提供參考。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針對“三農”問題進行戰略部署,發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等政策,旨在實現鄉村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一,通過發展經濟吸納人才,改變鄉村地區人才結構,為更多專業強、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扎根鄉村奠定基礎。其二,通過發展經濟優化鄉村社會環境,增強當地招商引資的能力,減輕財政壓力,打造更加健康的經濟發展資金鏈,為鄉村振興目標落地提供條件。其三,通過發展經濟使人與自然關系更為和諧,既保護好耕地、水源等重要資源,又挖掘鄉村資源綜合利用潛力,拓寬鄉村經濟發展路徑。基于此,探析鄉村經濟發展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1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的要點
1 .1 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核心。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鄉村經濟需堅定不移加強黨的領導。在農村經濟建設中,應確保黨協調各方及總覽全局的地位不動搖,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改善民生、消除貧困及逐步達到共同富裕,是黨帶領鄉村發展的根本追求。為此,黨組織人民脫貧攻堅,加大特殊貧困群體及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通過鄉村經濟發展防止返貧,助推鄉村經濟不斷發展。
1 .2 保留鄉村特色
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并非千篇一律。不同鄉村地區在人文環境、自然資源等方面存在差異,套用成熟發展模式容易使鄉村經濟同質化,既缺乏特色,又喪失競爭力,無法助力鄉村經濟持續發展。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要保留特色。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鎮在“江南第一山”上做文章,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推行旅游強鎮戰略,積極建設美麗宜居小鎮,吸引國內外諸多游客。當地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并涌入到旅游經濟發展熱潮中,實現了鄉村經濟發展的目標。
1 .3 科學規劃
首先,鄉村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部分,只有能振興鄉村并助力鄉村達成現代化發展目標的經濟發展模式才值得推行,要確保經濟發展促進實現鄉村振興。其次,鄉村經濟發展需順應產業結構合理、三產融合發展等改革和發展的趨勢。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推行“村集體組織帶動模式”,在組建合作社的基礎上,用“三產”帶動“二產”并促進“一產”發展,優化當地產業結構。再次,鄉村經濟建設需樹立科學發展觀,時刻關注生態保護,不能以犧牲綠水青山為代價發展經濟,要協調經濟與環境的關系,使鄉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2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原則
2.1 堅持循序漸進
各地鄉村在基礎建設、當地人才構成、區位條件等方面差異較大,不能用統一的標準提出要求。在科學規劃的同時,要堅持循序漸進,以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為依托,解構區域性的經濟發展目標。將解構結果視為一段時間內鄉村經濟攀登高峰的階梯,而非鄉村經濟發展無法翻越的障礙。在針對性較強發展目標的指引下,聚合資源,實施特色化發展計劃,為鄉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2.2 堅持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歷史經驗證明,城鄉隔離發展會引發各種社會矛盾。當前,城鎮化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科學技術進步、生產力發展背景下傳統鄉村轉變的必由之路。要堅持城鄉融合,為城市和鄉村經濟發展所需資源高效流通及充分利用疏通渠道。通過城鄉經濟交流,合理布局,優化生產力配置,多方協調發展,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2.3 堅持以農民為主
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民生活變得更好。這就需要堅持以農民為主,將農民利益擺在首位。引導農民參與到經濟建設活動中,使其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通過對農民“再教育”,幫助其樹立經濟建設主體意識,引導其在經濟發展中主動作為。增強農民的創造性、積極性及主動性,為鄉村經濟發展聚智聚力[2]。
3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模式
3.1 改進鄉村經濟發展理念
鄉村經濟發展模式需融入先進的發展理念,為鄉村經濟發展模式推陳出新創造條件,使鄉村在端正態度、意識強化、思想先進的基礎上有效開展經濟活動。電商是深挖鄉村經濟發展潛力的重要平臺。為使更多鄉村文創產品、農副產品、旅游產品涌入電商平臺,鄉村居民需要改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電商模式,助推鄉村經濟發展。樹立“互聯網 +”意識,在學習 IT 技術的過程中形成互聯網思維,將當地特色產品放在電商平臺上銷售推廣,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開展營銷,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分享產品,依托網絡拉近鄉村地區農副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提高成交率,從而提高收益。
應推行精細化經濟發展理念,關注鄉村經濟建設細節,用嚴謹的態度看待鄉村經濟轉型。在鄉村經濟發展模式求新圖變的過程中精打細算,將影響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納入考量,包括污水排放、占用耕地、鄉村人口流失等,確保鄉村經濟發展考慮更加周全。
值得一提的是,精細化經濟發展理念不能成為鄉村經濟建設畏首畏尾的借口,態度嚴謹與經濟發展模式變革并不沖突。應通過精細化的分析與布局,解決鄉村經濟發展現實問題,預見并規避鄉村經濟發展風險,確保鄉村經濟發展模式精準、細致、嚴謹,為提高鄉村經濟建設有效性奠定基礎。
3.2 豐富鄉村經濟發展方法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聚合及利用過程中,實現高效發展經濟的目標,需要豐富鄉村經濟發展方法。例如對于一些生態環境較優的鄉村地區,因肩負環保責任,如何協調經濟與生態的關系成為經濟發展難題之一。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引入大數據技術。搜集鄉村生態環境數據信息,通過大數據挖掘、加工、分析,為生態休閑旅游區開發等生態經濟發展提出建議,在建設選址、生態保護方法等方面給予支持?;诖髷祿臄底帜P瓦€能對比分析鄉村經濟發展的諸多方案,得出特色化、科學化的經濟發展模式。除用科學技術解決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創新與實施難題外,鄉村經濟還需走品牌建設之路。將當地的特色文化、產品、自然環境等納入品牌建設之列,提高鄉村地區產品和服務的知名度、美譽度。在鄉村經濟發展中滲透品牌理念,助力更多有市場、有特色、有文化底蘊的鄉村產品成為“老字號”,使其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動力,轉變當前鄉村經濟發展品牌力弱的局面。在豐富鄉村品牌基礎上,加強競爭,確保鄉村經濟市場的活力。在競爭中持續優化品牌,繼而達到助推鄉村經濟發展的目的。
3.3 完善鄉村經濟發展體系
首先,夯實鄉村經濟發展的政治和法治基石。經濟發展需有據可依,以免出現經濟秩序混亂的消極現象。為規避上述現象,我國頒布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等政策,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依據,為鄉村綜合管理給予支持。
其次,改善鄉村地區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主要是指市場主體準入、經營、退出全程涉及的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政務環境、人文環境的總和。優質的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條件之一。鄉村地區應積極改善營商環境,在法治優先、國際化優先、效率優先、便利優先等原則下發展經濟,凸顯鄉村經濟建設優勢,吸引更多人才、資金、項目涌入鄉村,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目標。再次,加強鄉村經濟發展評價。在鄉村經濟建設中,需引入評價模式。評價模式主要分為過程性評價及總結性評價兩種。前者在鄉村經濟建設目標及實施方案推行的進程中發揮作用,旨在實時關注鄉村地區經濟建設動態,通過評價發現問題、調整方案、糾正偏差,增強鄉村經濟發展指導性。后者在鄉村經濟目標及實施方案落地后起效,旨在分析預期與成果的差距,從中積累經驗,抓住不同地區鄉村經濟發展關鍵并凸顯優勢,一方面為下一階段鄉村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化升級提供依據,另一方面為鄉村經濟差異化發展給予支持。
4 結束語
鄉村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夯實經濟基石,而鄉村振興戰略是鄉村經濟發展的依托。為使鄉村經濟高效發展,需堅持黨的領導,保持鄉村特色,提高發展規劃的科學性。在鄉村經濟發展中,應堅持循序漸進、融合發展、以農民為主等原則,改進鄉村經濟發展理念,豐富發展方法,完善發展體系,在助推鄉村經濟優質發展的同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作者:王國良)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蛻舯椴既珖鞯?!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