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一口氣”出臺4個政策文件,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何集中出臺政策文件?其背后有何考量?10月22日,記者就此采訪了省國防科工辦和省財政廳等單位相關負責人。
在省國防科工辦主任雷開平看來,這是對今后一段時期四川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思路的總體考慮,是基于構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政策制度體系的創新改革,也是解決當前我省軍民融合發展突出問題的舉措。
總結四川經驗
“制定出臺《關于推動四川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實施意見》,用了一年多時間。”省國防科工辦副主任施遐將其總結為:既講了“普通話”,更講了“四川話”。
去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要求各地方政府結合本地區實際,出臺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今年6月,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研究制定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施意見。
此番出臺的《實施意見》,是我省首次對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進行系統安排。
立足實際,配套措施“川味”十足。雷開平分享了一個細節,廣泛征求意見時,曾有人嘗試標出和國家指導意見完全相同的表述。“結果通篇對比下來,相同的只有兩句話,絕大部分是對四川經驗的總結。”
這樣的底氣,源自四川軍民融合先行先試的探索和實踐。四川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核心任務的省級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四川軍工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一大批關鍵性改革取得新突破。近期,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在全國范圍推廣的首批3項創新舉措中,全都有“四川經驗”的貢獻。在全國率先啟動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四川有望年底實現新機制下的首飛,這也將成為全國關注的一項重大軍民融合改革成果。
將一些在點位、區域取得成效的軍民融合改革經驗,全省推廣,為在全國推廣探路,是此次系統出臺政策文件的重要考量。
軍民融合企業邊界模糊,認定難,以及軍民融合產業統計標準不一等,都是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四川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以來,綿陽、成都等多地開始摸索軍民融合企業認定標準,并展開實踐。此次,《四川省軍民融合企業(單位)認定辦法》也正式出臺。“這是在全國率先探索總結制定的省級標準。”
此外,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率先試點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也被借鑒到軍民融合領域。“《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建立軍民融合企業改制上市庫、建設軍民融合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等舉措,都是對四川經驗的總結提升。”雷開平如數家珍。
挖潛四川優勢
挖潛四川優勢,“系統整合”成為此次集中出臺政策的一個關鍵詞。
在雷開平看來,如何更好發揮軍工優勢,是四川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的重要關鍵。《實施意見》旗幟鮮明地將“支持央屬軍工單位在川發展”放在舉措開頭,就是要突出強調四川軍工實力雄厚的實際和優勢,并要通過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軍工實力,為軍民融合發展夯實基礎。
《支持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也明確提出支持央屬軍民融合企業在四川建立區域總部、研發機構和生產基地等,支持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建設。
著眼于擴大我省在軍民融合發展領域的優勢,系列政策文件還對打造十大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加強軍民融合人才隊伍建設、優化軍民融合發展環境提出進一步的推進措施。特別是對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打造軍民融合十大產業集群的部署和要求,系列政策文件從企業培育、基地和項目建設、財稅金融支持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安排。
此次,四川對財稅資金的系統整合,也備受各方關注。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多部門聯合印發的《支持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擬整合使用國防科工、科技、經信、知識產權、財政等部門相關專項存量資金4億元。同時,還有適度新增預算。
挖潛四川優勢,四川還瞄準省內活躍的一大批戰略前沿創新技術研發單位和企業。按照《四川省軍民融合企業(單位)認定辦法》,從事面向海洋、太空、網絡、電磁頻譜、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等領域的大安全、大防務產業的科研、生產、維修保障、技術服務單位;從事量子技術、超材料、腦控技術、人工智能等軍民融合戰略前沿創新技術研究的單位,無論規模大小都可申請認定為軍民融合企業,享受相關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