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軍轉民”企業,361家“民參軍”規上企業,136個軍民融合項目,總投資1221億元······當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風口”,包河區在該領域釋放出驚人的活力。
“當先鋒,打頭陣,做尖兵”,近年來,包河區持續開啟創新之路,創建引進一個主平臺、建設一個創新園、集聚一批龍頭企業“三個一”軍民融合發展模式,全面推動“以軍帶民、以民促軍、融合發展”。
2017年10月,省軍民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落子包河,集信息推送、技術交易、成果轉化、咨詢培訓、雙創孵化、資本對接于一體,提供全方位科創服務。“目前,火箭軍研究院、軍科院軍事能源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軍民融合科技園等一批軍民融合重點院所、項目正在與我們緊密聯系,洽談合作意向。”區發改局負責人介紹。
科技與創新,是包河區引以為豪、具有辨識度的兩大標簽。高起點謀劃建設全省首批“合肥軍民融合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高品質打造智匯工園等軍民融合產業創新中心,包河區重點布局激光雷達、特種金屬、波功能材料、新能源等新興軍工產業,擬定產業扶持政策,加快資本匯聚、企業集聚、項目云集。
軍民融合,是構建高質量經濟發展體系、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政策支持下,‘民參軍’‘軍轉民’的壁壘逐步打破,凝聚創新要素、集聚創新資源、催生創新技術的同時,有助于推動國防科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中科大MBA中心主任、學術專家張圣亮表示。
今年4月,以軍民融合“生物質能源”為主要研討方向的第625次國家香山科學會議在包河成功舉辦。這是對包河區努力探索軍民融合發展之道的肯定。
“包河擁有頂尖的科研院所和軍地知名企業,在軍民融合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地位和優勢,社會資本參與軍工領域的熱情不斷高漲,相信未來會探索出一條安徽特色、包河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和路徑。”省軍民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聚焦“全要素”,拓寬“多領域”,力求“高效益”,包河區軍民融合發展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引擎,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火力全開。加速一批省級軍民融合總部基地項目落地開花,推進一批軍民融合研究成果轉化,開創一批企業“民參軍”創新案例,當下,包河區軍民融合新路徑雛形初現。
優良的發展環境,吸引各路“大咖”紛紛將眼光投向包河。如今,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合肥能源研究院、安徽軍工集團公共交通安全軍民融合研發生產(平臺)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同濟大學合肥研究院掛牌運營,中建材科學研究總院(合肥)技術中心加快前期手續。
“目前,省軍民融合發展服務中心正式用房在智匯工園正加快建設,包河經開區同步預留產業發展空間,加快推進合肥軍民融合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建設。下一步,我們還會加快省軍民融合發展服務中心線上、線下平臺標準化建設,積極引入國家武器裝備信息網、中電科38所等軍事研究力量支持,探索組織開展需求對接會、知識產權交易等系列活動,以融合的自信走向自信的融合,在共建共享中將軍民融合推向縱深。”區發改局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