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計劃在2030年“碳達峰”,也就是在這一年碳排放達到峰值;在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也就是中國土地上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來抵消,最終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為了做到這一點,就要大量的搞清潔能源、綠色工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時要多搞綠化,把二氧化碳吸收掉。
為啥要搞碳中和
要弄明白為啥我國要搞碳中和,就要明白碳中和的本質是什么。碳中和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自己要吸收掉,但實際上碳中和的本質就是新技術,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甚至是新的一次工業革命。
煤炭能源時代,英國搞出了蒸汽機,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了英國,英國從此成為了稱霸一時的日不落帝國。
承接煤炭能源的就是石油和電力,美國正是在國內發現了大量石油以后,成為了輪子上的國家,成就了洛克菲勒、福特這些一代傳奇。而且連現在富得流油的沙特最初的石油勘探和開發也是美國搞的。
美國搞的電力能源,大家都知道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故事,石油、電力能源催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美國的爆發,美國趕超英國成為了全球頭號強國。
從美國超越英國的例子可以看到,你在原來的賽道要想超越原來的強者幾乎不太可能,而換新的賽道深耕搞出新的技術革命,就很容易超越原有賽道的競爭者。
我國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選個方向換賽道,并且深耕,做到領先全球其他國家。
如果這次中國搞碳中和,能讓新的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中國,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會更進一步。
碳中和的重要賽道
長期來看,碳中和這件事已經是未來確定的趨勢方向。因為能源這事本身就是天大的事。伴隨著這件事情的推進,必然會在現在基礎上再誕生一堆偉大的公司。
“碳中和”是一個概念,具體到行業上又會有細分賽道。下面說一下碳中和重要的一些細分賽道。
首先是光伏和新能源汽車,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我國就開始集中火力在搞光伏和新能源汽車。光伏剛好處在上游的能源供應端,而新能源汽車是下游的能源應用端。
從上游供應端到下游應用,還有處于運輸環節的“特高壓”。這三者結合起來剛好形成了一個閉環:光伏負責生產能源,特高壓負責運輸,新能源汽車負責消費。
上游的生產端,除了光伏,重要的還有水電、風電、國家正在大力攻克的可控核聚變等。
中游的運輸端還包括儲能技術等。
同時氫能源也是碳中和的一部分,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氫能將成為中國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
要完成以上的能源革新,新材料技術的進步也需要同步推進。
綜上我們看到,碳中和重要的賽道就包括:光伏、水電、風電、氫能、可控核聚變、特高壓、儲能、新能源汽車等等多個細分賽道,目前從資本市場表現看比較火的是新能源汽車、光伏、特高壓。
總之,碳中和這件事情在接下來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到無數人的生活。接下來幾十年,碳中和會催生出來更多的新技術和新思想,會一點點的重塑世界的格局,也會重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