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地處宣漢、平昌、通川兩縣一區結合部的馬渡,曾置縣長達342年,是區域中心,歷史遺存眾多,人文資源十分厚重;馬渡先后被國家和省市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民間藝術(特色)文化之鄉”、“川東民歌之鄉”,宣漢民歌300首,馬渡占200首,是川東民間特色文化重要發源地;馬渡是革命根據地,反“六路圍攻”時期,紅四軍、紅三十軍駐扎馬渡,馬渡關爭奪戰為保衛紅四方面軍首府通江縣城作出了巨大貢獻;馬渡是石林王國,物華天寶,野生蠟梅、茶葉等植物達600多種,是達州和宣漢的老茶區。獨特的資源是富民興馬最具比較優勢的法寶。
本規劃地理邊界為馬渡鄉全鄉域,總面積46.8平方公里,重點規劃面積4165畝。
項目思路
在規劃編制和項目設計中,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簡稱“中機院”)項目編制小組順應城里人盼健康、想長壽、自駕融入大自然的期待,回應農村人增收致富、改善環境、過上更高水平生活的愿望,堅持“三個理念”,即:堅持原生態規劃設計理念,堅持“全域全程全面”和“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推進”理念,堅持立足馬渡現實基礎和條件,項目設計不搞大拆大建,充分體現經濟性、操作性理念,“以茶為基、多元發展”,對鄉村田園產業原生態培育、對鄉村空間形態原生態設計、對鄉村民俗文化原生態打造、對鄉村旅游產品原生態組合,著力推動“農、旅、文、城”深度融合、集聚開發,把最能動員群眾參與的萬畝級茶產業基地、優質蠟梅產業基地建起來。全域規劃46.8平方公里,核心區4165畝,主要產業鏈為富硒茶產業鏈、優質蠟梅產業鏈、文化旅游產業鏈。富硒茶集聚發展1萬畝,全鄉近3萬畝;優質蠟梅種苗基地1000畝,全鄉“四邊梅”3萬畝,實現以萬畝級大基地支撐大產業、帶動鄉村大旅游!
建設目標
依照建設目標4年實現銷售收入39905.39萬元,為區域增2024年,園區接待游客量1.5萬人次,產值達3990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