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鄉村旅游存在各自為政缺乏科學統籌、模式趨同缺少地方特色、單打獨斗難以形成氣勢、過度開發透支“生態成本”等問題,要使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規劃先行,走科學發展之路
要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統籌協調,把發展鄉村旅游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并不適宜所有的農村,應該選擇區位條件較好、環境優美或有文化內涵的農村,而且要避免景點建設中布局散亂、一哄而上和建設雷同等弊端,引導農民和村社開發確已具備條件的旅游資源,先規劃后開發,走規范化發展之路,以保護環境和永續利用資源。首先,要挖掘有發展鄉村旅游優勢的鄉村有什么樣的旅游資源,適合開發什么類型的旅游產品,應該怎樣進行產業定位。其次,加大對鄉村旅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對旅游景點的區域化布局和差異化發展、發展潛力評價、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營銷策略等進行規劃和研究。規劃開發項目應充分考慮當地自然和文化特性,旅游市場需求,以及規模發展趨勢,增強科學性,避免盲目性,使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
2、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
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必須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實施差異化競爭,實現錯位發展。要依托所處地域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優勢,根據自身條件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一是要突出鄉村自然景觀的優勢,引導游客領略獨特的田園風光、山水景觀,開展具有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滿足游客旅游審美的需求。二是要突出鄉村的傳統文化優勢,充分挖掘古村、古鎮的文化內涵,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鄉土工藝技術,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技水平等,使游客在鄉村旅游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農業知識、現代科技知識等,滿足游客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是要突出體現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飾、飲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動的設計等方面,盡可能體現出民族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滿足游客對跨文化差異的了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
3、區域統籌,走城鄉發展一體化發展之路
離土不離鄉,實現農民就地轉化,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成都市由此走出農民就地市民化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該市突出政府主導,通過城鄉一體化發展,開啟鄉村旅游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城市、農村“兩張皮”的錯誤認識,作好城市發展與鄉村旅游的對接,把農村作為地區發展的資源之一,城鄉“一盤棋”總體上進行策劃和打造。一方面,通過城市公共基礎服務設施向鄉村延伸,配套鄉村旅游服務需要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統籌旅游資源,統一規劃,形成上至城市的都市旅游、景區旅游、工業旅游,下至鄉村旅游的全面的旅游線路。發展鄉村旅游的關鍵,是要使廣大農民得到實惠。要將農民作為旅游開發的主體、建設的主體、服務的主體,同時,也要使之成為利益主體、發展成果享受的主體。
4、賦予內涵,走文化發展之路
旅游業的競爭,說到底是文化的競爭。旅游與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現代人的旅游已不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旅游者由最初的尋求特、新、奇、異等刺激,越來越注重對文化的追尋和探求。要在鞏固已經取得的開發成果的基礎上,善于挖掘、保護、利用旅游文化。旅游景區文化的挖掘一要依據自然資源條件,把握文化脈絡,二要搜集整理分析資料,尋找比較優勢,三要確定核心主題,準確市場定位,四要營造文化氛圍,全力打造特色。最后要把景區的文化展示融入精心設計的系列主題活動之中,以活動為載體,創造體驗,創造交流,弘揚文化。
5、做大做強,走品牌發展之路
鄉村旅游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樹立品牌意識,走品牌發展之路。要通過具有地方鄉村特色的旅游產品創造品牌,通過高質量的服務打造品牌,依靠先進科技、科學培訓、嚴格管理、人性化服務提升品牌,鄉村旅游才能不斷得到持續的發展。要突出宣傳,擴大影響,加大鄉村旅游宣傳力度,提升鄉村旅游知名度。將鄉村旅游納入旅游宣傳促銷整體工作之中,通過旅游推介會、網絡宣傳、新聞報道等多種方式,擴大鄉村旅游的影響;開展鄉村旅游專題宣傳活動,選取鄉村旅游發展先進典型,廣泛宣傳,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編印鄉村旅游宣傳品;舉辦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節慶活動,著力培育具有影響力的拳頭節慶活動。
6、注重生態環保,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和依托。發展鄉村旅游,不能以破壞環境和資源為代價,應該堅持在保護中發展,既要科學規劃,又要保持鄉村特色,更要挖掘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要避免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出現不必要的農村城鎮化、商業化,避免不當開發、過度開發,不可以再走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先開發后治理或者邊開發邊治理的模式。加強對鄉村旅游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管理,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各級政府可采取補助和獎勵等辦法,鼓勵鄉村旅游企業應用小型污水、垃圾處理設施,保護區域生態環境,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