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括:
項目依托科技部和國資委共同批復的國家高速列車創新中心,發展世界動車小鎮。
依托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打造軌道交通裝備有關的創新能力最全最強;與中車集團共同聚集軌道交通產業,打造軌道交通裝備相關的產業鏈主環節最完整最強。
島軌道交通產業優勢明顯:青島區位優勢明顯;軌道交通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20家;軌道交通產業產量占比高,高鐵60%,城軌25%;軌道交通產值規模大,2016年達到817億。相關產業集中度較高。
青島世界動車小鎮以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為契機,大力發展創新科研能力;發展裝備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和運維智能化。提升動車小鎮配套,打造宜居宜業新高地。
案例借鑒
(一)株洲軌道交通裝備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二)長春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三)日本兵庫鐵路工業聚集區
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大力實施“動車+”戰略,以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力,以全面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以綠色發展提高可持續能力,走以軌道交通裝備研發制造為優勢產業、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發展道路,打造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包容和諧、生態環境宜居、居民富裕幸福的世界知名動車小鎮。
(二)發展定位
聚各方之力,引全球之智,通過集成創新,集群發展,建設“集聚、包容、協同、共生”的世界動車小鎮;充分發揮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的研發優勢和人才優勢,打造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的產業集聚區。建設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產業基地。
(三)發展原則
以高位發展、關聯發展、集聚發展、創新發展和合作發展為原則,綜合研判地區發展態勢,打造全產業鏈,實現成為軌道交通產業全球核心的目標。
高位發展:區域高位發展,立足青島,成為區域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山東半島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世界高位發展,以“一帶一路” 、世界制造業轉型升級為契機,瞄準世界軌道交通產業前沿高端領域,引領全球產業格局。
關聯發展:構建軌道交通產業全產業鏈,強調產業鏈環節關聯發展,著重引入國內國際具有關聯效應的各產業鏈環節企業,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進龍頭企業加強標準化建設,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推動產業、企業形成配套發展、錯位發展、互補發展的良性格局。
集聚發展:著力打造世界級軌交產業集群,通過和中車一起,首先集聚中車自身創新和產業資源,然后集聚中車配套供應鏈資源。在此基礎上,深化軌道交通產業內涵,并擴展產業外延。實現產業規模的迅速壯大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軌交產業中心。
創新發展:始終以創新為發展的核心動力,強打造軌道交通裝備有關的創新能力最全最強,基于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推動行業資源的重新布局逐步向青島傾斜。強調始終引領世界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強調始終處于全球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前沿,強調始終掌握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動向。
合作發展:堅持市場化運作和政府引導有機結合,堅持國際和國內,軍民融合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產業分工與協作,政府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提高和完善公共服務水平,為市場機制的發揮營造良好的環境。拓展產業外延,加強國內市場、技術、人才、產業與國際接軌、合作,加強軍工集團與企業間的技術轉化、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各方共贏局面。
發展目標
擬分三個階段,從經濟、產業、技術、人才、國際化等方面,全方位定位全球,瞄準世界,集合創新,合理制定發展目標。其中:
第一階段(2017-2020年)
以中車為核心,聚集中車資源及配套供應鏈資源,打造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區。以高速列車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核心,打造軌道交通裝備相關的創新能力最全最強。建設磁懸浮列車、軌道交通培訓基地,形成產、學、研、用共享機制。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設立200億元建設基金。大力發展以軌道交通產業為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健康文創等服務業。2020年,軌道交通產業研發制造產值達到1190億元。
第二階段(2021-2025年)
進入穩定、健康發展時期,完成軌道交通產業全產業鏈體系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部分研發能力領先全球,實現青島標準即世界標準。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實現部分成果轉化,形成產業落地。實現軌道交通產業招商投資300億元,基本形成較全產業鏈布局。逐步實現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化、生產智能化和運營智能化。拓展軌道交通外延產業,建設宜居宜業小鎮。完善服務配套,形成城市名片。2025年軌道交通產業研發制造產值達到1840億。
第三階段(2026-2030年)
進入高速、成熟發展時期,建成具有全球核心影響力的軌道交通產業新城,形成技術、產業、人才、配套、企業在世界的全面領先。通過軌道交通核心研發、產業提升,逐步形成外延產業生態。世界動車小鎮打造成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生態小鎮。逐步提高單位面積產值,實現集約發展。累計投資突破2000億,占領全球軌道交通制高點。2030年軌道交通產業研發制造產值達到28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