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LED產業)已形成了從外延生長、芯片制造、封裝、應用、測試、標準較完整的產業鏈,產品廣泛應用于景觀照明、背光源和通用照明等領域。截至到2010年底,中國LED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LED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產業面臨著巨大商機。然而,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以下簡稱“中國民促會”)經過調研發現,目前我國LED產業仍面臨諸多困局,甚至已經形成制約產業持續發展的桎梏。1.缺乏關鍵技術和核心專利;2.標準及檢測手段滯后于產業技術;3.產品價格過高,商業化應用推廣舉步維艱;4.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缺乏龍頭企業及主導品牌; 5.產業投資過熱,盲目低水平重復建設;6.政府扶持政策與產業發展現狀不配套。
項目思路
綜上所述,我國LED產業面臨的困局需要從產業發展戰略上破解。這是因為LED產業除了具備新興產業的特征,還涉及半導體和傳統電光源兩個領域,其發展歷程有內在規律,如果僅僅追求國外個別先進技術指標,即使投入巨大,也可能產業各環節發展不均衡,產業鏈脫節,因產業發展畸形,扶持政策事半功倍甚至南轅北轍。
由美國施樂公司于1979年首創的標桿法,是一種通過結果比對實現系統優化的手段,用來鑒別和落實最優方案以提高企業績效,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進行業績評價。廣東半導體照明工程省部產學研創新聯盟組織了標準、檢測、LED技術等研究機構,借鑒標桿法,在全國率先研究“半導體照明產品評價標桿體系”,并在廣東省綠色照明城市示范工程全面推廣應用,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新興產業技術標準研究的創新方法,“標桿體系”解決了LED照明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和檢測、評價技術發展滯后的矛盾,對于確保如科技部“十城萬盞”、住建部、發改委和交通部“半導體照明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等示范試點工程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國民促會正組織和協調各種資源,以標桿體系為基礎,研究我國LED新興產業發展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追蹤調查產業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促進我國LED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