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工業化的高速發展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有力的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數便利。同時,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問題卻日益嚴重,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也使得人們不得不反思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為了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們提出了循環經濟理論,倡導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深圳經過幾十年年的經濟特區建設,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資源、人口、環境四個“難以為繼”的矛盾已越來越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挑戰。作為深圳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之一的南山區,面臨著大幅度推進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日益增長的資源需求和廢棄物排放等重大難題。發展循環經濟對于南山區乃至深圳來說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項目思路
(1)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方法,對南山區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環境進行深入剖析。通過對南山區氣候特征、地貌類型、水資源以及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研究,得出南山區具備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豐富海水資源等良好自然條件的同時,也面臨著淡水資源匱乏、土地資源開發殆盡以及人口結構等諸多問題的嚴峻考驗;通過對南山區社會經濟概況的描述,指出南山區作為深圳的高新科技產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旅游基地、教育科研基地,在深圳市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通過對南山區產業結構的分析,發現在南山區國民經濟中第二產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且在第二產業內部,重工業是帶動南山工業增長的主導產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已逐漸發展成為南山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2)總結南山區在實施循環經濟發展戰略以來所取得的成績,指出南山區經過初步探索已經基本形成了企業內部小循環、企業間或園區間中循環、社會大循環三個層面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此同時,著重分析了南山區在發展循環經濟時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指明了南山區循環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為:①對循環經濟的認識有待提高;②缺少發展循環經濟強有力的法規約束;③城市規劃尚需完善;④制度安排和組織機構需要完善;⑤發展循環經濟的資金不能滿足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⑥缺少推進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持體系;⑦推行循環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很大;⑧廢棄物回收體系尚需完善;⑨排水系統尚需完善。
(3)歸納整理了國內外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模式,并分別對企業層面、工業園區層面、城市層面、循環型社會層面的循環經濟運行實踐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全面總結各個循環經濟發展的典型模式背后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及其對南山區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啟示,為南山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4)在前文分析總結南山區發展循環經濟的有利條件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對南山區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從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角度對南山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規劃設計。在企業內部循環經濟模式設計中,著重研究了企業內部開展清潔生產和資源的綜合利用模式,并對南山區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時開展清潔生產提出了具體的任務;在企業及產業生態園循環模式設計上,指出南山區循環經濟模式建立的關鍵是由線到面的展開,并通過分析南山區核心企業中存在鏈接潛力的原料、副產品、廢棄物和廢熱能情況,規劃設計了以熱電廠為中心輻射和以電子信息業為中心輻射的兩大工業產業鏈;在區域循環模式設計中,圍繞區域性質和支柱產業,以污染預防為出發點,以物質循環流動為特征,通過調整城區產業結構,轉變城區生產、消費和管理模式,用生態鏈條把行業、生產與消費、城區與郊區有機結合起來,把城市的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和城市管理統一組織為生態網絡系統。
(5)立足于解決南山區循環經濟發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大、中、小三個層面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展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體系,提出了推進南山區循環經濟的發展機制與政策保障:①加強循環經濟的宣傳和教育;②健全南山區循環經濟工作的政策措施;③加強南山區循環經濟發展的監督執法力度;④從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的組織和領導、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和優化南山區產業機構方面優化政府主導的宏觀調控機制;⑤從加大政府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資力度、利用價格杠桿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積極貫徹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強金融激勵手段方面構建循環經濟的經濟激勵機制;⑥通過建立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循環經濟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制定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的標準體系構建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⑦通過建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排污權交易制度、循環經濟信息交流制度、以典型推動現有產業園升級機制完善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