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1.開發區現狀簡介 溧水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是江蘇省人民政府首批設立的省級開發區 。 現有面積約11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9.4%,其中未開發面積約占2/3。 2007年工業總產值70.8億元,占全縣的35.7%。財政收入6.3億元,占全縣的37.1%。
2.規劃主要依據 1.2 規劃主要依據 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江蘇省“十一五”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規劃 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南京市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南京市城市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 溧水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溧水經濟開發區“十一五”規劃
3.我國現有開發區及政策 我國目前有各級各類開發區1568個 我國開發區分為: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等。 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
國家對開發區的指導方針:三為主、二致力、一促進。
以提高吸收外資質量為主、以發展現代制造業為主、以優化出口結構為主 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致力于發展高附加值服務業; 促進開發區向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發展,強調開發區要拓寬過去單純發展工業的路子,承載更加綜合的經濟功能,以適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要求
4.江蘇省對開發區發展的指導思想
依托區域特色,與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錯位發展,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 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全省先進產業的集聚區、科技創新的先導區、體制創新的示范區和現代化的新城區。
積極引進關聯度大、產業鏈長的項目,鼓勵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增強集聚、創新和產出功能,促進產業集聚、企業集群。 引導市縣工業園區向主業突出、特色鮮明方向發展,鼓勵和支持企業“入園進區”,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推進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向高級形態轉化,建設具有循環經濟特色的新型生態工業園區。
5.南京市發展規劃與比較分析
(1)南京市發展格局規劃
南京都市圈城鎮結構為“主城和12個外圍城鎮”。確定了東山、仙西和江北三個新市區。 南京市的發展仍然集中在以長江為軸線的主城區,以及浦口、江寧等臨江區域。
(2)南京市發展格局的趨勢
對比發現: 南京市現有主城區發展區域仍然過于集中,南北軸線的發展偏緩慢,整體呈現失衡 外圍新城規劃偏少,發展空間格局偏小。 因此,在“多中心、開放式”的發展格局下,還需要尋找更多的外圍發展支點。
(3)南京市發展目標
不斷增強南京作為長江流域江海轉運樞紐、全國公路鐵路樞紐、長江下游重要的物流基地和國際航空貨運中心的地位。“十一五”期間,力爭港口吞吐量翻一番以上,集裝箱吞吐量、國際航空貨運量翻兩番以上。 石油化工產業規模保持全國領先地位,電子信息、汽車產業總體規模分別邁入全國同行業前列,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著名品牌和重點產品。“十一五”期間,力爭工業經濟總量實現四年翻番,累計完成工業投入4000億元左右。
加快構筑與區域中心城市相適應的“高增值、強輻射、廣就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鞏固提升現代商貿、旅游會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產業優勢,顯著增強服務全省、輻射長江中下游的能力。到2010年,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實現五年翻番。
建成全國重要的創新基地、教育名城和人才集散高地,各類人才規模持續增長,研發經費投入、專利數量、技術交易額、在校大學生數和人才規模總量等核心指標力爭全國領先。 營造綠色生態家園,爭創最佳人居環境城市,“十一五”末,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森林覆蓋率、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面積等指標在國內同類城市中保持領先,城市環境承載力明顯增強,生態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項目思路
經過了“城市經濟”、“郊區經濟”的發展階段后,未來南京市的經濟將進入“縣域經濟”的發展階段。南京市 “發展的重點難點在郊縣、潛力希望也在郊縣”;郊縣成為南京新一輪發展中做強經濟實力的重要增長極。受區域空間的限制,南京主城區不適合發展制造業,把郊縣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平臺。
項目效果
目前已經發揮地域、生態優勢,推進空港經濟,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了具有示范效應的現代化生態工業園區,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宜商宜居、清新水綠的新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