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復州城鎮是遼寧省瓦房店市的一個重要鄉鎮,歷史上曾是州、縣政府所在地,目前仍然是遼南地區重要的工商業重鎮和交通樞紐之一。
項目思路
實地調研所作的工作
1999年,項目組一行7人在復州城鎮進行了實地調查。首先聽取了鎮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的情況介紹,并了解了他們對復州發展方向、功能定位、經濟發展有利條件和限制因素等的認識;然后分兩個組進行調查。其中第一小組(農業和總體)走訪了八里、岳山、雙龍、東瓦、大河、大窯、古井等村,考察了農業產業化向精品工程、村屯經濟、農戶經濟等,并就復州城鎮總體發展思路、各村現實經濟狀況及存在問題等,向各村書記、村長和有關人士作了咨詢;第二小組(二、三產業組)走訪了水泵城、鎮內各大專業市場和20幾個商店、飯店和個別工廠;還到東城門、東城墻、橫山書院等地進行了考察,與金館長等進行了座談,填寫了10余份調查表;調研組就課題思路、進展安排等,向于當地書記和鎮長們作了詳細匯報。
座談、討論和撰寫初稿
實地調研結束后,項目組曾進行了多次討論,就有關問題,請教專家,在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中科院等地查資料,通過電話、書信等形式,與復州城鎮、瓦房店市、天津項目組等進行交流。得到了體改辦小城鎮中心、大連市計委、瓦房店市政府、計委、史志辦、統計局、復州城鎮領導的幫助。報告初稿完成后,也曾向國家計委、國家環保局、國家經貿委和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作了咨詢,向中心、瓦房店市和復州城鎮等征詢意見,并進行了補充調查。
初審
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是一項嚴肅的事情,規劃方向的明確,規劃重點的確定,對當地的發展影響深遠。為了確保本規劃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在多方面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我們又約請國家體改辦和大連市體改委組織對規劃初稿的評審,對一些敏感的問題,有爭論的方面,作了進一步調查,針對調查表匯總結果,征求有關人士的意見。
調查表及其統計結果分析
實地調研時,我們曾準備了專門的一套調查表,分別就復州城鎮鎮區發展方向與功能定位、復州城鎮經濟發展優勢與劣勢、復州城鎮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途徑、復州對周圍村屯、鄉鎮吸引范圍、吸引方式、吸引強度、復州城鎮經濟發展速度的比較(與瓦房店市、大連市和全國平均狀況的對比)、復州城鎮未來建設重點等,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復州城鎮機關干部、各村主要領導、對復州有一定了解的瓦房店大連市有關部門領導、當地群眾和工商業主、中小學教師等。在復州城鎮黨委的支持下,我們獲得了上百份有效調查表。調查表的匯總成為我們規劃的最主要依據。
數據統計方法
定性與定量結合,多模型、多方案結合。具體做法如下:
根據復州城鎮的特點和全國、遼寧省、大連市及瓦房店市的歷史情況及發展預測(多模型結合,多方案結合),估計出其1998-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20年的高、中、低發展速度,依此為基礎,推算出各時間斷面的目標值。
用滑動平均、指數平滑、自回歸、滑動平均自回歸、灰色GM(1,1)、灰色GM(1,0)等模型分別用歷史數據進行預測,然后將這些模型的預測結果綜合成高、中、低方案結果(其中高方案為去掉極極低值后的平均值,低方案為去掉極高值后的平均值,中方案為去掉極高、極低后的平均值)。
于以上兩種方法均是中方案的效果較好,但也都存在著不足,故取二者的平均值作為預測結果。
項目效果
小城鎮范圍不大,人口不多,一般問題容易把握。但是,正象船行大海,越大越能夠抗擊風浪,越小越容易顛簸一樣,小城鎮的發展受外界影響很大。所以,小城鎮規劃不可能一次規劃到位,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在實施的過程中逐步補充和完善。
除人口、建設用地等指標外,都應是彈性指標,具有指導意義,要在實施過程中逐漸調整和修改。最好在規劃時提出高、中、低方案,使之能夠在大方向上把握住,重點目標和領域控制住,重點項目落實好。
即使人口、建設用地等硬性指標,也不是絕對的,主要是總量控制,而非機械約束,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資金的投入,主要來自社會,包括當地民間資金和外來資金。社會資金的介入總量不好控制,具體項目及其布局需要雙方協商。只要不違法、不違規,不對生態環境和總體規劃有危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