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狀概況
興隆鎮位于縣境最南端,地處東經109°21ˊ18″至109°31ˊ15″;北緯30°36ˊ2″至30°45ˊ59″之間。東鄰長安土家族鄉,南接湖北省恩施市,西連太和鄉,北與馮坪鄉接壤。鎮域面積347.23平方公里。興隆鎮行政建制調整后共有2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2004年鎮域總人口為50606人,城鎮常住人口1.15萬人,其中興隆場鎮人口1.07萬人,廟灣場鎮人口0.05萬人,荊竹場鎮人口0.03萬人。
二、規劃修編的原因
2004年興隆鎮行政區劃調整,鎮域面積由149.36平方公里擴大至347.23平方公里,劃分為22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居委會。天坑地縫風景區建設速度加快,茅草壩水電資源開發、重慶市運動訓練基地建設等,興隆鎮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原規劃已不能適應興隆鎮發展的需要,必須把握時機,結合實際對規劃進行修編和完善。
三、規劃原則與目標
1,規劃原則
堅持與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規劃相協調,為風景名勝區服務的原則,正確處理城鎮發展與風景區保護的關系。
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社會、環境“三效益”并重的原則,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堅持節約用地,避免占用基本農田的原則。
堅持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既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又有相應的努力措施。
堅持新區開發和舊區改造并舉的原則,逐步提高人居環境,加快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做好有價值的民居和街區保護工作。
2,規劃目標
天坑地縫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興隆鎮是風景區的旅游服務基地。規劃將興隆鎮建設成基礎設施與社會服務設施完善,經濟發達,環境優美,人們安居樂業的旅游名鎮及休療養度假區,以及重慶市的運動訓練基地;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建設具有傳統風貌特色的山水園林城鎮。
四、產業發展
優先發展旅游經濟,作為興隆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煙葉、魔芋、蔬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抓好為旅游和城鎮服務的農副產品加工,力爭培育出品牌產品, 為農民增收開辟新途徑。
適當發展無污染的為旅游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和旅游工藝品的加工和生產,開發具有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特色的旅游產品。
五、基本農田保護
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合理配置鎮域空間資源,節約用地、保護耕地、整治置換,確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
六、生態環境保護
在城鎮建設同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利用現有的自然植被、水體等綠色資源,創造幽靜和諧的生活空間,達到城鎮與自然相融的生態格局。
嚴格保護風景區的植被和地形地貌,嚴禁建設任何可能破壞景區風貌的項目,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并舉。在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的同時,必須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七、基礎設施施建設
加快城鎮交通、醫療、教育和市政設施等建設步伐,完善鎮域、鎮區及風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八、城鎮發展戰略
興隆鎮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是發展的基礎,因此大力發展旅游業、依靠旅游富民興鎮是必須緊緊抓住的首要工作。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應與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相結合,完善各功能片區,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第二產業發展以旅游紀念品、旅游食品生產和農產品深加工、建筑建材為主。為適應市場需求并減小政府負擔,應大力發展私營企業。
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增強城鎮公共服務能力。提高城鎮居民科學文化素質,建立健全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加大醫療機構建設力度,完善醫療服務和預防保健設施,提高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