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12月,我國醫藥行業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較去年同期有顯著提升,主要是因為在當前全球經濟減速,國內經濟下行的周期中,醫藥行業兼具必需品消費、政策主導下投資加大的兩大特征。與此同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民生工程被列為國家2008年新增投資的重要領域,相關部門應國務院擴大內需保經濟的需求陸續定制了各自領域加大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投入的方案。此外,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即將出臺的大背景下,醫藥需求的不斷上升保障了醫藥行業盈利的確定性,因此醫藥行業成為投資的上佳選擇。
具體來看,1-12月份,全國共完成醫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1,061.91億元,同比增長25.9%,增幅較上年同期提高15.7個百分點。


二、醫藥行業生產情況
1、工業總產值情況
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當月和累計工業總產值繼續穩步擴大,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醫藥行業當月和累計工業總產值增速自8月份以來有所減緩,12月份,這種趨勢仍在延續。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68.68億元,同比增長17.2%,增幅較去年同期下降8.6個百分點;1-12月,我國醫藥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7912.71億元,同比增長25.2%,環比下降0.8個百分點。



2、工業增加值情況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背景下,我國自2008年下半年采取的擴內需、保增長的一系列政策已初現成果。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5.7%,增速較11月份回升0.3個百分點,同比仍回落11.7個百分點。受此影響,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當月和累計工業增加值增速均有小幅回落,但由于其具備需求剛性的特點且受益于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和新醫改等因素的影響,醫藥行業當月和累計工業增加值增速仍大幅高于全國同期水平,顯示出較高的景氣度。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3.1%,同比和和環比分別下降3.9和3.1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增加值7.4個百分點;1-12月,我國醫藥行業累計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7.1%,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增加值4.2個百分點。



3、新產品產值情況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醫藥行業的創新能力是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源。12月份,受國民經濟整體回落的影響,我國醫藥行業當月新產品產值增速再次跌破三年來的最低點。與此同時,2008年以來環保政策壓力的逐漸加大導致醫藥生產企業環境治理成本大幅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醫藥生產企業研發的資金,由此,導致我國醫藥行業1-12月份累計新產品產值同比及環比均有所下降。這也說明我國醫藥行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和新產品的市場開拓方面還有待提高。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完成新產品產值96.96億元,同比增長2.0%,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20.1和5.1個百分點;1-12月,我國醫藥行業累計完成新產品產值1036.09億元,同比增長18.9%,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3和1.3個百分點。



4、部分產品產量情況
(1)化學原料藥
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化學原料藥外需減弱、訂單減少、價格下滑影響了化學原料藥產量的增長。12月份,我國化學原料藥當月和累計產量增速均呈現回暖跡象,但行業形勢仍然嚴峻,前景不容樂觀。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化學原料藥產量為20.64萬噸,同比增長1.6%,增幅提高28.5個百分點;1-12月,我國化學原料藥累計產量228.53萬噸,同比增長0.9%,增幅下降15個百分點。



(2)中成藥
12月份,我國中成藥當月產量依然呈現較強的增長勢頭。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出臺多項扶持中藥行業發展的政策以及中藥行業明顯的非周期性和抗通脹性,1-12月,我國中成藥累計產量繼續穩步攀升。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中成藥產量為12.57萬噸,同比增長18.5%,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1-12月,我國中成藥累計產量為127.26萬噸,同比增長18.7%,增幅較上年同期提高4.2個百分點。



三、醫藥行業銷售情況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口數量增長及城鎮化和老齡化的加快,我國醫藥行業的需求持續被提高。1-12月,我國醫藥行業累計工業銷售產值繼續呈現穩定的增長趨勢。但與此同時,在經過國際和國內需求端沖擊之后,需求進一步下滑已經成為市場的一致預期,這也導致了我國醫藥行業12月工業銷售產值的增長勢頭繼續減弱。隨著2009 年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正式公布,體制改革的深化也為醫藥行業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734.20億元,同比增長17.2%,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8.4個百分點;1-12月,我國醫藥行業累計實現工業銷售產值7519.31億元,同比增長26.1%,增幅較上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


四、醫藥行業出口情況
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延續下滑趨勢,繼續呈現負增長局面。這主要是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趨緩,歷來對全球醫藥市場產生巨大影響的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出現下滑趨勢,導致2008年全球制藥及醫療市場不利因素增加,而我國的醫藥商品出口多依賴于歐美市場以及亞洲的印度、日本、韓國,因此導致我國醫藥行業出口交貨值跌破近三年來的最低點。
與此同時,由于出口國貨幣貶值、環保壓力增加、原材料及其它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及勞動力成本的增加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導致1-12月我國醫藥行業累計出口交貨值增速同比和環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完成出口交貨值60.3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4%,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32.7和1.8個百分點;1-12月,我國醫藥行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723.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8%,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6.7和2.2個百分點。



五、醫藥行業價格走勢情況
12月份,醫藥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七個月下滑,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美國金融危機引起全球實體經濟快速下滑,國際市場基礎性產品價格顯著下降,致使我國此類大宗產品進口價格明顯下降,進而引起2008年持續處于高位的生產資料價格下降較多,并通過產業鏈條逐漸往中下游傳導,導致主要類別產品價格的全面走低。二是快速增加的固定資產投資使醫藥行業產能增加,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尚未大規模開展的情況下,必定會導致一部分產能過剩,進而導致醫藥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下跌。
具體來看,12月份,我國醫藥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1.5點,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1.6個百分點。

六、醫藥行業景氣度情況
自2007年實現恢復性增長以來,醫藥行業一直延續了積極的發展態勢。2008年4季度,在宏觀經濟冷峻的背景下,我國醫藥行業進入新醫改牽引下的新一輪有序發展期:政府對醫藥市場投入不斷加大、新農合制度快速覆蓋、全民醫保有望提前實現、藥品消費逐步依靠醫保支出使得我國醫藥行業企業景氣程度繼續保持較高狀態。但由于2007年下半年醫藥行業景氣指數高企的負滯后影響,2008年4季度我國醫藥行業企業景氣程度遜色于去年同期。
具體來看,4季度我國醫藥行業企業景氣指數為141.9,較3季度回升5.9個百分點,但較上年同期回落9.9個百分點,仍處于“較為景氣”區間。

注:這里的行業企業景氣指數指國家統計局1998年以來通過調查,根據企業家對本企業外部市場經濟環境與宏觀政策認識、看法、判斷與預期(通常為對“好”、“一般”、“不佳”的選擇)而編制的季度指數,用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企業景氣指數的數值介于0-200之間,100為景氣指數的臨界值。當景氣指數大于100,表明經濟狀況趨于上升或改善,處于景氣狀態,越接近200狀態越好;當景氣指數小于100時,表明經濟狀況趨于下降或惡化,處于不景氣狀態,越接近0狀態越差。為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企業景氣指數,我們將景氣區間作如下劃分:180以上為“非常景氣”區間,[180-150]為“較強景氣”區間,[150-120]為“較為景氣”區間,[120-110]為“相對景氣”區間,[110-100]為“微景氣”區間,100為景氣臨界點,(100-90)為“微弱不景氣”區間,(90-80)為“相對不景氣”區間,(80-50)為“較為不景氣”區間,(50-20)為“較重不景氣”區間,20以下為“嚴重不景氣”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