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色照明─中國節能產業跨世紀的戰略
1.1 綠色照明
● 是指通過科學的照明設計,采用高效節電照明產品,達到節電、保護照明環境和提高照明質量的統稱;
● 是國際發展趨勢和國家現代化的標志;
● 我國已將“綠色照明工程”列為重點推廣項目和節能產業跨世紀戰略;
1.2 綠色照明是系統工程
綠色照明是照明節電、減少對環境污染、保護生態平衡的系統工程。實施“綠色照明”包括:
● 推廣使用高效節能電光源,如細管徑熒光燈、電子節能燈等;
● 推廣使用高性價比節電照明電器附件,如電子鎮流器、調光裝置、智能照明控制設備、光控開關等;
● 采用高效節能燈具,提高燈飾透光率、反射率等;
● 控制生產和使用中產生的污染,包括汞、稀土元素,以及燈、燈具高頻工作產生的電磁干擾等;
● 采用先進照明設計,合理選用高效節能產品,營造現代照明環境和光文化;
● 組織制定有關政策、法規、標準,培育技術和市場,促進推廣應用等;
1.3 綠色照明產品
● 泛指能創造綠色照明環境的產品,包括新型、高效、節能電光源和配套照明電器附件、燈具及控制器等;
● “中國綠色照明工程”現階段重點發展和推廣應用的綠色照明產品包括:
―光效高、光色好、壽命長、安全和性能穩定的節能電光源,如細管徑熒光燈、緊湊型熒光燈、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及其它新型光源等;
―自耗小、省電,對環境、人體無污染和影響的照明電器附件,包括電子鎮流器、節能型電感鎮流器、電子變壓器等;
―光能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美觀、適用的照明燈具;
―傳輸效率高,電能損耗小,使用安全可靠的配線器材,各種調光裝置,感應、光控開關和遙控等控制器具;
―集光、電、IT技術于一體的智能照明系統;
1.4 綠色照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緩解電力供需矛盾。目前,我國照明用電1500億度(占總發電量10%),約相當長江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的2倍,缺電和照明落后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 實施“中國綠色照明工程”,可節電300億度,節約原煤1500億噸,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
● 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11W電子節能燈替代60W白熾燈可節電48W,按4小時/天使用計算,年節電71度,全國替換2億只,年可節電142億度;
―全國家庭2.76億戶(含農村2億戶),照明仍以白熾燈為主體,加上企事業、公用設施用白熾燈,數量可觀。若全部改用電子節能燈,年可節電938億度,超過長江三峽總發電量,是葛洲壩水電站年發電量的5倍;
1.5 全球“綠色照明”新發展
● 美國九十年代初首先推出“綠色照明計劃”,隨著全球綠色環保運動的興起,已在各國推廣,并有新發展:
―美國正在開展旨在降低生產、銷售成本和擴大市場容量的“能源之星”活動和“大宗采購計劃”;
―歐盟各國在開展電力需求管理活動(DSM)基礎上,將“綠色照明計劃”擴展到私人公司或團體;
―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正逐步實施“綠色照明計劃”。近年環繞提高產品技術、質量水平,提高節電產品認識和建立持續、高效照明產品市場三大主題工作;
● 全球“綠色照明”運動呈現三大特點:
―美國“綠色照明”成功經驗和“能源之星”活動是全球“綠色照明”活動的典范;
―組織“大宗采購計劃”是推廣“綠色照明”的有效方法;
―建立非補貼、可持續化高效照明產品市場是各國發展的目標;
二、綠色照明新一族—節能電光源
2.1 照明電光源的發展
電光源是當今照明的主體,自1879年白熾燈問世以來,發展經歷了三代:
● 第一代 熱輻射光源
―利用鎢絲發熱而發光。代表產品為白熾燈和60年代開發的鹵鎢燈;
―優點:結構簡單、光色好、發光柔和穩定、成本低,使用方便;
―缺點:光效低、耗電大、壽命短,逐步為節能電光源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