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講述了漢中市西鄉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本章節將在此基礎上提出以基地建設為支撐,轉變產業模式的高質量發展思路與策略,包括科學規劃布局、培育新型主體、推行綠色規范生產、加大招商引資、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加強技術服務保障、加大品質監管力度、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等,以推進西鄉縣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一、高質量發展思路
以基地建設作基石,將開拓營銷市場視作動力,以推進科技進步為支撐,借由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構建集種植、加工、營銷、研發于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全新格局,促使中藥材產業從以種植為主的初級產品輸出模式,向種植、加工、營銷、研發協同發展的精深開發模式轉變,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將中藥材產業培育成富民、強縣且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夯實“醫養在西鄉”的發展理念。

二、高質量發展策略
2.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自然環境條件與中藥材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布局。確定優勢品種的同時,做好中藥材基源認定工作,用科學的數據為中藥材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以發展香櫞、大黃、銀杏、附子、元胡、艾草、天麻、杜仲等品種為重點,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實現中藥材產業從傳統粗放型向現代高質量發展模式的轉變。
2.2培育發展新型主體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良種引進及選育、質量監控技術體系、中藥材育苗、生產基地、科技示范園、加工企業等進行扶持。大河鎮總結歷年發展經驗,推行“黨委+村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原有4000畝中藥材的基礎上,2022年申報1100畝大黃種植項目,分別由龍池窩壩村、龍池村等7個村引領發展;2023年申報2070畝中藥材種植項目,其中引進3家企業發展820畝,8個村集體帶動農戶發展1250畝;2024年預計申報2000畝,通過三年時間累計發展大黃、杜仲、天麻等中藥材10000余畝。為破解發展瓶頸,大河鎮成立中藥材產業發展專班,堅持黨建引領,龍池村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流轉800余畝土地,動員150余戶種植中藥材,突出合作社帶動,發揮集體經濟的作用,收購農戶藥材、吸納剩余勞動力務工,并逐步將中藥材生產納入當地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促進全鎮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
2.3推行綠色規范生產制定和推廣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培育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推廣生態種植技術及仿野生模式,如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采用間作、套作方式,林下種植,提高藥材品質。
2.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學習中醫藥產業先進地區的發展理念、推進措施等,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洽談招引醫藥龍頭企業就中醫藥種植基地、加工園區等產業領域投資合作,打造西鄉縣醫藥產業產學研游基地和中醫藥產業現代加工園區,力爭引進1個中藥材深加工企業,帶動全縣中醫藥產業全鏈條發展。
2.5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重視中藥材的品牌建設,提升“漢八味”品牌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利用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等現代營銷手段,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并逐步完善現代物流配送系統建設。
2.6加強技術服務保障制定“人才振興計劃”,通過設立獎學金、開展專業培訓等方式,吸引和培養一批中藥材專業人才,邀請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指導開展中藥材良種選育、病蟲害防治、規范化栽培、生態化種植技術的研究及推廣。加強中藥材技術服務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本土的中藥種植、加工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
2.7加大品質監管力度加強中藥質量源頭管理,從種植全過程進行抽檢,防止農殘、重金屬超標,建立“從地頭到患者”中藥質量全程溯源體系,堅決打擊各種違法、制假售劣行為,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增強消費者信心。
2.8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激勵中藥材產業與旅游、文化、健康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打造中藥材特色小鎮,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開展養生體驗活動,優先打造艾產業鏈條,發展艾草康養與治療,提升產業的綜合效益,同時拓展多元價值功能,創新發展思路,促進中藥材資源循環利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西鄉縣在中藥材方面的優勢,通過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并增強扶持力度,強化技術服務,推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中藥材提質增產增效,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助力鄉村振興。(作者:周躍軍 周顯兵 胡德勇 侯小偉 李小誼 王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