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廣西低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諸多挑戰,探尋切實可行的實現路徑已成為推動其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下,廣西低空經濟擁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廣闊空間。
一、探索“精細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精細規劃低空空域資源,根據廣西的空域特性、飛行需求及安全要求,對低空空域進行精細劃分,確保空域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布局,避免“孤島”現象,形成連貫、高效的低空航線網絡。同時,加快提升空域資源效能,采用先進的導航、通信和監視技術,不斷優化低空空域管理,提升低空空域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建立由軍隊、民航和地方政府共同參與的低空管理協同機制,通過定期會議、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確保低空飛行活動的安全、順暢。加快出臺廣西低空空域管理、低空飛行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依托互聯網技術、AI大模型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飛行數據中心,集成低空飛行計劃申報、低空飛行活動實時監控、數據分析、綜合管理、安全預警等功能。同時,打破各地市低空經濟數據壁壘,促進數據的共享與應用。正確處理安全監管與行業發展的關系,堅持安全第一原則,建立健全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體系,引入先進的安全監管技術和手段,加強對低空飛行活動的安全監管和風險評估,確保低空飛行活動的安全可控。

二、加強“系統化”低空經濟規劃設計
在推動廣西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加強系統化低空經濟規劃設計是關鍵舉措。第一,構建系統的低空經濟發展框架,加快制定《廣西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廣西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并將指標系統化、指數化。同時,摸清廣西低空經濟資源底數,結合廣西低空經濟發展基礎,制定面向東盟、輻射西南的低空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以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圍繞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以及綜合服務等相關產業,構建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鏈。積極探索低空經濟在旅游觀光、農林植保、遙感探測、低空運輸、公共安全與應急救災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推動低空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第二,構建系統的低空經濟組織架構與管理體系,設立廣西低空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發改委牽頭,聯合工信、科技、財政、公安、市場監督等單位,明確職責分工,統籌協調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工作。指導廣西各地市制定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研究,成立市級低空經濟發展相關的聯盟和產業協會。第三,構建區市兩級的飛行服務保障體系,統籌廣西全區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通用機場、起降場、飛行服務站、通信導航監視系統、氣象服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基礎設施網、空中航路網、通信導航網、空域管理網、低空服務網的融合發展。建立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對低空飛行活動的安全監管和風險評估。
三、開發“大眾化”低空經濟產品體系
聚焦“大眾化”低空經濟產品,持續拓展低空消費市場。第一,聚焦無人機產業發展,引進和培育無人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無人機產業集群。推廣無人機在應急通信、消防救援、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提高無人機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普及率和應用水平。鼓勵和支持無人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無人機在航拍、物流、農業植保、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拓展。充分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平臺作用,聯合東盟各國舉辦無人機展覽、無人機賽事等活動,提升公眾對無人機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第二,聚焦低空旅游與休閑產業發展,依托廣西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打造低空旅游觀光路線,開發熱氣球、滑翔傘、直升機等多樣化的低空旅游產品,如桂林山水、南寧大明山、北海銀灘等著名景點的低空游覽項目。此外,加強與景區、旅游機構的合作,共同開放、推廣“低空+文旅”項目,并加大“低空+文旅”的宣傳力度,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區內外游客參與。第三,聚焦航空運動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安全、專業的航空運動基地、飛行營地等基礎設施,引進和培育航空運動器材制造企業,推動航空運動器材的國產化和產業化。同時,舉辦自治區級、地市級的航空運動賽事、展覽等活動,支持各地市承辦航空運動相關的全國性或區域性賽事活動,將航空賽事打造成為廣西的一個產業名片。
四、構建“融合化”跨界發展商業模式
加快“低空+”業態發展,結合廣西經濟、地理和氣候等資源情況,因地制宜地開發“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應急”“低空+城市治理”“低空+農業”等應用場景,并不斷創新“低空+”模式,推動產業與應用場景的有機結合,拓展低空經濟的應用邊界。例如,依托南寧五象新區、南寧空港、欽州港綜合物流加工區、崇左臨空經濟協同區等物流樞紐,布局無人機物流節點,開展無人機城際運輸及末端配送。加快低空經濟產業融合發展,圍繞低空經濟全產業鏈,重點支持低空經濟鏈主企業,強化低空資源的整合,通過政策扶持、資金獎補等方式,吸引低空經濟企業和項目落地廣西,不斷建鏈延鏈拓鏈,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鏈閉環。促進低空經濟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探索通用航空與鐵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方式的融合發展,形成綜合性經濟形態。同時,探索多元化業務運營商業模式,通過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低空產品,以及精致化、定制化的低空服務,增加企業收入來源。
五、建立“完整化”低空經濟產業鏈條
根據廣西低空經濟產業基礎,明確低空技術攻關的重點和方向。重點攻關無人機技術、輕型飛機技術、高精度導航與控制技術、通信導航技術等低空經濟領域的核心技術,以及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全區低空經濟企業、科研院所等力量進行產學研用的聯合攻關,推動技術創新和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低空經濟全產業鏈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同時,建立低空經濟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為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平臺支持。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低空經濟研發平臺和創新中心,如廣西(桂林)低空旅游研究院等。加強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東盟各國的低空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形成跨區域、跨國界的先進技術聯合攻關。充分發揮低空經濟集聚區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加強低空經濟上中下游企業協同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市場機制等方式,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服務鏈深度融合,形成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運營服務等較為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鏈。
六、完善“立體化”低空發展政策法規
加快構建立體化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撐。第一,制定廣西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將低空經濟發展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合理規劃低空飛行區域。構建低空經濟準入標準,制定清晰、透明的準入條件,包括飛行器的適航性、飛行員資質、運營企業資質等,確保低空經濟安全有序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低空經濟領域,打破行業壁壘,促進公平競爭。建立廣西低空經濟行業協會,構建低空經濟行業標準體系,涵蓋低空飛行設計、制造與生產、運營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管理。第二,不斷完善低空經濟的金融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為低空經濟企業提供貸款、融資擔保等金融服務,支持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債券發行等方式籌集資金。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低空經濟金融產品,開發適應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如低空保險、融資租賃等。構建立體化的財政支持體系,設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基金,為低空經濟重點項目、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財政資金支持,對從事低空經濟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低空經濟在應急救援、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應用。第三,構建立體化的人才支撐體系,依托桂林航空工業學院、廣西藍天航空職業學院等高校,支持廣西高校開設低空經濟相關專業課程,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低空經濟專業人才。引進一批低空經濟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復合型人才和團隊到廣西工作,提升低空經濟研發與創新能力。建立面向東盟、覆蓋西南的低空經濟人才交流平臺,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作者:吳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