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與城市的距離遠近,農業可分為鄉村農業、城郊農業和都市農業。鄉村農業主要提供生存和生產所需的農產品,滿足人類生存和溫飽。但最近幾年逐漸與旅游相結合。城郊農業則以機械化、集約化、設施化和高效化的生產為城市提供農副產品。而且這時候的農業已不再是單純地提供農產品,還延伸出觀光休閑等農業旅游活動。都市農業是隨著城郊農業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高級形態農業,農業和旅游、文化的結合發展越來越突出,越受人們的推崇。因此,從三大細分農業的發展可以看出,集生產性和服務性功能于一體的都市農業已經是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
都市農業具有多種功能和重要發展意義。都市農業具有:(1)生產功能,也稱經濟功能。通過發展都市地區生態農業、高科技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為都市居民提供新鮮、衛生、安全的農產品,以滿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費需要;(2)生態功能,也稱保護功能。農業作為綠色植物產業,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組織部分,它對保育自然生態,涵養水源,調節微氣候,改善人們生存環境起重要作用;(3)生活功能,也稱社會功能。農業作為城市文化與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通過農業活動提供市民與農民之間的社會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觀光休閑農業和農耕文化與民俗文化旅游;(4)示范與教育功能。都市郊區農業具有“窗口農業”的作用,由于現代化程度高,對其他地區起到樣板、示范作用。作為城郊高科技農業園和農業教育園,可為城市居民進行農業知識教育。此外,發展都市農業具備重要的意義:充分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結構優化調整,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為農副產品帶來銷售渠道,提高當地農業產品的知名度;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剩余勞動力轉移,擴大勞動就業;可以疏散城市擁擠人口,減輕城市人口壓力創造條件;擴大城鄉文化、信息交流,促進農村開放;綠化、美化環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環境質量。
都市農業已發展形成了多種新型業態的高級農業。目前全國各地都市農業發展取得良好的成效,并形成了以田園景觀和自然資源為依托,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發展的觀光休閑農業;充分利用現代農業工程和機械技術,進行有效農產品生產的設施農業;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形成生態與經濟兩個循環,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統一的生態農業;以大型物流企業為龍頭,以批發市場為中心,建立輻射力較強的現代農產品流通網絡的農產品物流業;對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進行示范、推廣的農業科技;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優勢,開發農作物良種、蔬菜種苗、花卉苗木、優質畜禽、名優水產良種培育基地的育苗業。
都市農業發展新模式占領市郊。《中國都市農業發展報告(2010)》顯示,從世界范圍來看,現代農業產業早已超出一般意義上農業的概念,受消費者需求驅動以及新科技革命和市場化進程的影響,圍繞農業生產已經派生出很多相關產業,成為一個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產業體系。而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進一步增強了都市農業產業的覆蓋張力和影響力。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由于社會經濟與自然條件的不同,分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都市農業產業體系。其中,美國在由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五大都市圈形成的帶狀區域里,都市和農村相互交叉、融為一體,農業生產如網絡一般分布在城市群之中。而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則因土地面積狹小、人口眾多而形成了各項農業產業兼顧的發展格局,都市農業為城市居民既提供新鮮、安全的農產品,又提供休閑和體驗農業的場所。據預測,到2028年,全球農業產業化交易額將提升至10萬億美元,其中農產品的份額將降到10%。這意味著農產品經營的比重將逐步下降,而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一系列產業將被整合到農產品供應鏈中,并將以此衍生出一種系統化的生產模式,這種整合的經營模式不僅能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而且會推動加工、營銷、物流、信息技術等在農業產業中的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