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步入老齡社會,“銀發經濟”蘊含巨大商機已經成為共識。我國養老產業雖剛剛起步,卻得到了國內外資本的青睞。中機院產業規劃所認為,養老服務產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充分釋放養老產業的潛能,有賴于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政策扶持的創新。
市場需求日益增大
21世紀初至今,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慣性作用,2000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觸及7%的國際紅線,步入老齡化社會。
據預測,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2014年至2050年間,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商務部、民政部日前發布公告稱,為推動我國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推進社會服務業對外開放,鼓勵外國投資者在華設立營利性養老機構從事養老服務。或許,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養老產業蘊含的巨大商機。
產業發展面臨困難
中機院產業規劃所認為,中養老產業正在快速蔓延,同時養老機構建設用地緊張、護理員隊伍不穩定、養老機構意外風險多、補貼政策難落實等困難也亟待解決。
近日,北京市政協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推進本市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調研報告》顯示,政府大量資金投入機構養老,但機構養老床位目前約空置2萬張,社區養老未得到應有重視,建議政府資金投入向社區和居家養老傾斜。
養老機構床位空置并不是供給過剩而需求不足,恰恰相反的是,入住物美價廉的公辦養老院需要排隊等候,可以說是一床難求。去年底,有媒體報道稱,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排隊要等100年,而北京六環外某敬老院近600張床位卻只有30人入住,除此之外的高端養老院卻讓大部分普通老年人可望不可及。
政策先行 引導民資
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旨在促進健康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2013年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10月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著健康與養老服務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今年9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10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的通知》,全面部署養老產業發展事宜。
由于養老產業尚處發展早期階段,目前并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以養老地產為例,目前也遭遇現實難題,開發成本高,融資渠道相對有限,對開發商資金和經營能力要求較高。中機院產業規劃所認為,土地與財稅政策的扶持,對養老產業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