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自由貿易試驗區藍皮書: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23~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建議,應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塑自由貿易試驗區產業新格局。
第一,加速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將節能減污控碳的標準落實到產業鏈條的每個環節。
第二,鼓勵環保科技產業入駐,結合資源稟賦發展支柱產業。重污染工業占比較高的片區應重新規劃其產業布局,更新入駐標準,以“騰籠換鳥”的方式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產業,置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節能環保和附加值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以其作為支柱產業帶動自貿片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三,建立綠色產業集群,以規模優勢協同區域減排降碳。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企業通過集群效應共享物流、廢物處理等基礎設施,同時進行綠色低碳技術交流與合作,最大化實現自由貿易試驗區域內綠色可持續發展。
《報告 》指出,自貿試驗區建設是新時代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也是連接“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22個自貿試驗區合計進出口7.67萬億元,吸引外資總額達到2086.4億元,自貿試驗區的面積雖然小,但是外貿和外資均占到全國的18.4%,為穩外貿穩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