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入手,分析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村莊規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并結合村莊規劃工作存在的問題,探究了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策略。希望通過研究可以為我國村莊規劃工作提供參考,同時促進農村產業經濟的發展。
一、明確村莊定位,深化村域規劃
村莊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載體,村莊規劃應為村莊發展指明方向,使村莊發展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目前,我國多數村莊存在著規模小、資源整合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村莊規劃工作不到位有著很大關系,因此,加強村莊規劃工作非常有必要。在制定村莊規劃時,必須要明確村莊的功能定位,同時做好發展方向與產業定位的統籌工作。首先,必須要對村莊功能定位進行明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確定產業發展方向。通常情況下,我國多數村莊的功能定位包括農業生產功能、生活服務功能、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功能、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功能等。其次,應該將村域規劃與產業定位相結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規劃時就應該考慮村民在住房、出行、就醫、就學、就業等方面的需求。如果相應的配套設施不齊全就會影響村民生活質量。最后,還需要將村域規劃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農村生態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加快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在村莊規劃時就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在規劃建設農村公共設施時,要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宜居村莊、幸福美麗新農村。
在制定村域規劃時還應注重統籌考慮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之間的關系。一是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思想來制定村莊規劃方案;二是要將鄉村振興戰略納入村莊規劃工作中;三是要以產業發展為指導思想制定村莊規劃方案;四是要將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村產業經濟的發展,從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村莊規劃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是村莊規劃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為了更好地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為村民提供便利、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應在村莊規劃中做好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基于此,合理配置基礎設施,完善村莊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2.1 村莊道路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農村道路建設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村莊規劃中,應根據村莊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農村道路。對交通不便、經濟落后的村莊,要加快推進農村道路建設,努力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對于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村莊,要加大對農村道路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農村道路網絡。
在滿足村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還應考慮土地利用及產業發展需要。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產業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道路網絡規劃方案。首先要做好道路建設規劃,將農村道路建設納入村莊規劃中;其次要做好路網改造規劃,對現有路網進行合理改造;再次要做好公共停車場規劃、生活垃圾中轉站及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規劃;最后要做好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特色產業發展以及村民創業就業等方面的規劃。
2.2 村莊綠化
村莊綠化既可以改善村莊生態環境,也可以為村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還能為村莊發展提供動力。因此,在村莊規劃中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村莊的自然條件、人口結構等因素選擇適合村莊發展的綠化植物。
在綠化樹種選擇方面,應盡量選用鄉土樹種,優先考慮鄉土樹種,尤其是對鄉土物種的保護與利用。同時,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氣候特征、水文狀況等因素,合理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樹種。在綠化空間布局方面,要結合村莊整體規劃布局進行綠化空間布局,盡量做到均衡分布。在綠化景觀設計方面,要充分考慮村莊景觀特點和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鄉村特色的綠化景觀。在綠化景觀植物配置方面,應根據植物生長習性進行配置和調整。
2.3 村莊公共空間
村莊公共空間是村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動場所,它不僅能滿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還能滿足村民精神需求。村莊公共空間是村民參與村莊生活的重要場所,它的質量和完善程度會直接影響村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因此,村莊公共空間的規劃建設要充分考慮到村民的需求,提高公共空間的利用率和質量。
首先,應做好鄉村公共空間布局規劃。在進行村莊公共空間布局時,充分考慮村民的日常活動需要和心理需求。其次,要加強對村內現有建筑、設施等的修繕與保護。通過科學合理地對已有建筑、設施進行修繕與保護,可使其繼續發揮作用,為村民提供便利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再次,要優化現有村莊公共空間布局。通過合理配置村莊公共空間布局,可使其更好地滿足村民日常需求。
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村莊規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從我國目前的村莊發展來看,仍然存在產業結構單一、農村產業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民收入不高等問題。這就要求在編制村莊規劃時,要從鄉村發展的實際出發,以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為目標,合理規劃鄉村產業結構,以農業、旅游業、服務業等產業為基礎,積極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編制村莊規劃時要注意幾點:一是要合理規劃農村土地利用結構;二是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充分挖掘當地文化特色,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三是要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自然、人文、生態資源等,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新興服務業。
3.1 科學編制村莊規劃
村莊規劃應從村莊發展的實際出發,以農民為本,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合理規劃農村產業結構,引導農民科學建房,提高村莊建設質量。在編制村莊規劃時要充分考慮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合理規劃農村土地利用結構,積極利用好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科學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同時要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氣候條件、交通區位等因素,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業,發揮農村旅游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
3.2 合理規劃農村土地利用結構
一是要在規劃中明確農村土地的用途管制,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建設用地規模。
二是要科學劃分村莊內部用地類型,對村莊內建設用地進行整合優化,適當增加綠地、水面等生態用地面積,以提升村莊內的生態環境質量。
三是要對農村建設用地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目標,結合當地農業發展、工業布局等情況合理規劃村莊用地。
四是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通過調整優化農用地布局、整合建設用地、拆除違法建筑等方式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
四、明確村莊功能分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村莊的功能分區,是指根據村莊的區位、資源環境、交通條件、產業基礎等條件,結合鄉村發展需求,將村莊劃分為若干功能區域,并在規劃中對不同區域進行特色化的功能定位(功能分區如圖1 所示)。這樣既能突出村莊的特色化發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無序發展。

圖1 村莊功能分區主要要素
通過對村莊的功能分區可以明確不同區域內土地的使用方向和使用目的,也能夠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從而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其中,農業生產用地主要用于農作物種植、農產品加工以及農業休閑活動等方面;生活和休閑服務用地主要用于村莊居民生活、文化娛樂等方面;生態環境用地主要用于村莊生態景觀建設以及水源地保護等方面。其中農業生產用地和生活、休閑服務用地主要在農村內部進行配置。通過對不同區域內土地的合理配置,可以為鄉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實現鄉村振興。
同時,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也是村莊規劃中的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在進行村莊規劃時應該重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具體來說,農村居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垃圾,如果不能妥善處理這些垃圾就會對村莊環境造成破壞,嚴重時還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在村莊規劃中需要對公共設施配置進行統籌安排,尤其是垃圾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同時,還要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管理工作,通過統籌規劃明確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內容、類型以及選址要求等,保證村民能夠就近獲取相應的服務。
六、結語
當前,我國的村莊規劃工作正處于全面提升階段,無論是村莊規劃還是村莊發展,都需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因此,在當前農村建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完善村莊規劃工作機制,同時需要加大對村莊規劃的投入力度,增強技術力量,為村莊規劃工作提供指導與支持。
通過不斷完善村莊規劃工作機制,可以進一步提升村莊規劃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步伐,提升鄉村居民生活質量。(作者:姚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