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云南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和“壓艙石”,云南國資國企深諳科技創新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內在驅動,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近日,云南首次組織召開省屬企業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并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引領省屬企業腳踏實地走科技創新發展之路,全面提升省屬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全力以赴用科技創新“變量”撬動高質量發展“增量”,引領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動力澎湃
云南白藥集團“中央研究院”建成,云南建投集團三年獲得省部級科技獎72項,云南工投集團累計獲得1702個有效專利及軟件著作權,省設計院集團積極構建多平臺融合“1+N+X”全員科創體系……“十四五”以來,云南省國資委和省屬企業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2022年至2024年,云南省國資委直接監管的21戶省屬國有企業研發投入逐年穩步增長。2024年省屬企業研發經費支出92.1億元,比2022年的86.9億元增長5.2億元,研發強度1.38%;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47.09億元,研發強度2.83%。云南省國資國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平臺建設為牽引,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截至2024年底,省屬企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282戶,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臺16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2個。
近3年,云天化集團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7個,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戶,專精特新和創新型中小企業7戶,連續多年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雙百企業”和“科改示范企業”。云錫控股聚焦錫銦主業,建設“云南實驗室”,新增省部級及以上創新平臺和主體18個,加快全產業鏈研發。云南能投集團新建“化工產業創新研究”和“綠色能源技術創新研究”等9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云南建投集團新建新型研發機構2個,云南綠色建筑新材料技術創新研究院完成實體化工商注冊。云南工投集團所屬南天信息設立創新研究院,連續多年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科改示范企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金融科技等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云南農發集團(云南農墾集團)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成為云南省首家成長性新型研發機構。云南康旅集團“三七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掛牌成立。云南白藥在北京、天津、上海和無錫等地建成4個研發分中心,目前擁有7個國家級研發平臺。
創新機制效應凸顯
企業核心競爭力已從資源角逐演變為科技實力的較量。云南省國資委負責人表示,云南省屬企業將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大力培育技術拔尖人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內生動力。
“十四五”以來,云南省各省屬企業聚焦功能定位和主責主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云投集團與國內頭部創投集團合作開辟“基金+招商”引資模式,積極對接云南省科技廳推動設立科創基金。云南省大數據公司積極打造技術研發、產業應用、成果轉化、專家智庫、人才培養和對外合作“五位一體”微創新生態模式。
近年來,云南省屬國有企業先后與國內10余所重點高校和多家知名企業開展合作,有力帶動和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政策推力為省屬企業科技創新注入活力。云南省國資委認真學習研究并轉發國務院國資委有關科技創新政策文件,編印形成《國家及云南省科技創新政策法規匯編》下發各州市和企業,積極出臺提升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關政策文件,加大省屬企業研發投入考核力度,引導企業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還主動與省科技廳、省稅務局、省統計局加強業務聯系,強化省屬企業科技創新業務服務和保障,會同省科技廳取得了階段性工作成效。”云南省國資委負責人介紹,省科技廳先后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十五條措施》《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措施》等政策文件,累計投入財政科技經費4.3億元,重點支持云錫控股等省屬企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創新平臺建設等工作,同時采取“一對一”和“面對面”方式,赴省屬企業開展科技政策宣傳和相關業務指導。云南省稅務局對省屬企業科技創新投入稅收加計扣除減免給予大力支持,稅惠紅利為企業科技創新增添了動力。
創新步伐不斷加快
對標對表中央企業和國內科技創新一流企業,云南省屬企業科技創新工作仍存在科技創新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人才短缺和資金投入能力弱、成果轉化和運用能力不足等問題。“科技創新工作是一場硬仗、大仗,必須聚焦重點方向和重點任務。”全省國資國企直面省屬企業科技創新存在問題和短板弱項,目標明確地提出:科技創新要走在前干在前,要走在全國地方國企前列。
據了解,今年云南省國資委將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納入年度14項重點工作,引導省屬企業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引人才、建機制、抓項目、重實效、促發展,不斷取得技術新突破和更多標志性成果,推動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省國資委要求,省屬企業要緊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布局、經濟結構調整和云南產業布局,聚焦主責主業,統籌謀劃并科學編制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堅持戰略定力,形成年度科技創新工作計劃和重點項目清單,扎實穩步做好科技規劃的組織實施和跟蹤評價,確保規劃落地見效。
高水平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必須以科技創新工作為引領,積極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現產業鏈延伸與融合,增強企業發展的韌性和可持續性。”云南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雙鏈”融合打造新優勢
作為全球錫銦行業“雙龍頭”企業和百年國企,云錫控股公司始終堅持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從被譽為“20世紀錫冶金工業最偉大發明之一”的電熱連續機械結晶機到錫冶煉“五個世界之最”行業新標桿,從鋅銦冶煉打破國際技術封鎖、四丁基錫填補國內空白到國家級創新平臺和省級實驗室建設,無不彰顯著云錫固有的創新基因和獨特優勢。
云錫圍繞做強“全球最優錫銦產品供應商、全球最優錫銦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愿景目標,做強創新主體、筑牢融合發展源頭支撐,加速成果轉化、釋放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強化數智賦能、拓展融合發展實踐空間,激活創新要素,構建融合發展良性機制,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全力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產出量質齊升。近3年來,云錫控股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22億元,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應用50余項,科技創效4.5億元,獲省部級科技獎16項,獲授權專利310件。“我們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云錫控股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云錫取得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8%,凈利潤同比增長94%,經營含金量全面提高。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源頭活水,云錫控股公司勇擔錫銦創新鏈“鏈主”,聚焦錫銦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力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為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提供全鏈條支撐。歷時兩年牽頭建設“云南錫銦實驗室”,該實驗室首批實施7個項目已驗收4個,獲授權專利7件。云錫著力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與高校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深化合作、協同創新,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云錫以ERP為核心框架,全面推進數字技術與經營管理、生產運營深度融合,實現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雙提升,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升至76.4%。
全面增強產業發展韌性
云天化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作為應對產業變革、提升發展韌性的核心戰略,聚焦肥料產業、玻纖及復合材料、化工新材料三大主業,以技術突破帶動全產業鏈韌性提升,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依托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云天化集團積極整合社會科研資源,以產學研實現資源綜合利用,以數字化賦能產業低碳升級。在肥料產業方面,近年來,云天化集團組織推動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30余項,攻克貧細雜難選膠磷礦浮選核心技術,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效利用低品位風化膠磷礦約1500萬噸,資源化利用磷尾礦100萬噸,為肥料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玻纖及復合材料產業方面,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核心產品打造產業優勢,突破3.7μm超細電子紗量產技術,打破國外壟斷,解決了高端PCB(印制電路板)源頭關鍵材料長期依賴進口問題,助推了國內多層電路板的快速發展。在化工新材料產業方面,積極推動聚甲醛、聚丙烯等支撐產業往高端化發展,培育新的增長極,搭建高端產業鏈。開發了磷酸鐵先進生產技術,一期10萬噸/年裝置建成并實現客戶穩定供貨;自主開發的PMPP(焦磷酸哌嗪)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自主開發的一批精細磷化工技術推動了產業強鏈。
“聚焦集團主業,我們正積極構建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筑牢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韌性根基。”云天化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推進搭建“集團公司科技創新戰略管理引領,研發中心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驅動,生產企業裝置工藝及裝備技術攻關保障”的集團化科技創新管理體系,云天化集團在未來3至5年將搭建1個科技創新數字平臺、3個中試基地、6個研究中心以及多個企業技術中心創新體系,為技術和產業升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鍛造科技管理新范式
云南能投集團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組建至今累計研發投入超11億元(不含煤炭產業集團),聚焦加強頂層設計、強化過程管控、多維引導激勵、持續總結提升,打造科技管理新范式,激發企業發展新動力,讓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加速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過去的一年,云南能投集團通過對標能源行業領先企業,著力開展重大科技項目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原風電機組及增效、防雷關鍵技術與應用》等3個項目獲得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依托《700兆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靈活智慧發電機組》項目成功獲批第四批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被納入云南省首批重大技術攻關“揭榜掛帥”項目榜單;承辦騰沖科學家論壇產業創新分論壇;先后策劃實施了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新一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工程化關鍵技術研發等4個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3項集團層面科技項目以及30余項所屬公司自立項科技項目,集團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去年,云南能投集團投入研發經費約2.4億元,同比增長11.03%,組織實施科技項目199個,儲備專利標準等知識產權1057項,榮獲科技獎勵114項,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4戶、高新技術企業12戶,培育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戶、國家綠色工廠6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7戶。“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云南能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說,聚焦“打造全國一流綠色能源企業”戰略愿景,云南能投集團加快技術研發、技術管理、成果轉化等方面骨干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國家級、省級人才19名,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成功入選云南省產業領軍企業專項人才工作試點,獲批實施“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首席技師專項自主認定。據悉,未來3到5年,云南能投集團將力爭研發投入年平均增長不低于15%,在新能源領域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形成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進一步提升集團核心競爭力,支撐集團大能源主業細分領域“8+X”支柱創新發展。
優化生態打造創新高地
黨的二十大以來,云南貴金屬集團深入貫徹國家關于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著力提升科技管理效能,全面釋放創新活力,持續推動貴金屬產業提質增效,不斷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貴金屬產業創新高地。近3年來,云南貴金屬集團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率達16.45%,在貴金屬材料研發、應用及產業化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
依托20個國家、省市創新平臺,云南貴金屬集團在研究開發、產品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完善創新體系,形成了以實驗室技術、工程化技術、產業化技術為核心的全鏈條研發體系。在尾氣凈化催化劑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實現貴金屬減量降本20%以上;特種貴金屬功能材料制備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相關產品進軍海外市場;催化劑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打破銀納米線材料國外技術封鎖,在高端電子產品上實現規模應用;突破稀貴金屬濺射靶材及關聯微電子器件制造關鍵技術;首創芯片用高純金蒸發材料規則顆粒短流程制備新工藝,實現進口替代。建成全國最大的鉑族金屬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深耕機動車尾氣凈化催化劑領域,建成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六汽車催化劑自動化生產線,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
2024年,云南貴金屬集團獲授權發明專利40余件,新增SCI/EI收錄論文40余篇,制修訂國家、行業、團體標準13件,獲省部級獎項8項。引進人才31名,其中青年博士25人,博士人才總量突破百人。高標準實施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建成國內首個稀貴金屬材料專用高通量計算平臺和數據庫,累計入庫研發數據3900余萬條,其中實驗數據89萬條,以數字技術賦能科技創新,為科技人員減負、松綁,為科技創新增效、助力,入選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貴金屬材料專業數據庫被科技部評價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